阿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八字算命 > 天干地支 >

二、干支与五行

2021-08-12 07:26:23   灵睿居士

二、干支与五行

干支作为纪时工具出现的很早,在甲骨文中已经非常的普遍,并且已经是干支成对的搭配,对五行最早的记载在《尚书》中。二者一开始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随着术数体系日益发展,很多的概念都被融合到了一起,干支与五行的搭配就属于这种情况。

干支的产生当与人身与自然环境相关,十天干很可能与人有十个手指头有关,就像全世界都选择了十进制一样。十二地支的产生可能与一年包含十二个月有关,也可能与木星的运行有关,因为木星被古人认为是岁星。五行的产生则当与四方有关,因为四方加上自己的立足点正好为五处位置,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当时人类就已经相当觉醒了。干支与五行产生之后,功能日益增强,内涵日益丰富,最后终于形成了庞大的知识体系。干支与五行的结合运用在子平术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以及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的旺衰变化使天干地支之间出现了非常复杂的作用关系,这些复杂的关系正好可以模拟一个复杂的场态(模型)中间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

下面先简单讲解一下五行的相关知识。其实五行说白了就是一行,古人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等,古人正是在四象的基础之上创立了五行。根据我们前文中讲过的,天地之间,一气可以统一、可以涵盖,如果将这一气细分,则可以有阴阳、四象、五行、八卦等等。阴阳的观点本身就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与方式,这说明人们认识世界时,已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看出事物中所包含的不同的方面。阴阳进一步细分,则有了四象,四象对应于五行则为少阴属西方秋天金,表示阴气渐盛;太阴属北方冬天水,表示阴气极盛;少阳属东方春天木,表示阳气渐盛;太阳属南方夏天火,表示阳气极盛。如果用一天的时间段来比喻的话,晨午昏夜分别对应于少阳、太阳、少阴、太阴。那么由四象怎样产生五行呢?就是加上观察、体验的主体——人,因为上述的不同的变化的情况都是由人处于特定的位点观察、体验出来的。假如没有地球上特殊的参照点,太阳在太空中的辐射是匀质的,并没有明显的辐射量的变化,更不会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辐射能量的周期性的变化,正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才出现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和晨午昏夜一日四时的阴阳变化,所以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地球上的参照点,就没有什么四象,没有什么阴阳的变化。我们所处的这个位置非常的重要,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也是非常的重要,这是产生四象之间阴阳变化的根本原因,我们脚下的地球或者说我们的立足点就是五行之土。所以在五行的分布图中,土处在中央,四象位于土的四周,围绕着土这一五行,完全就是我们坐在北半球所观察、体验到的太阳的运动变化与我们所感受到的能量变化。古人又认为金木水火生于土而又归于土,原因也是其他四行离开了土就要免谈,因为有了土才有了能量辐射的周期性变化,四象才得以成立。本来太阳的辐射没有什么阴阳,但是因为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就出现了阴阳、四象。太阳辐射到地球上能量的周期性变化就是地球上最根本的阴阳变化,这个变化完全建立在土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土是阴阳变化的枢纽和媒介。所以在后天八卦图中(先天八卦图反映的是宇宙间阴阳的对待关系,后天八卦图是反映太阳系中太阳能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表示土的艮坤两卦就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如果连成一条线,就是阴阳的分界线。在十二地支的分布中,土居于四隅方位,正好是金木水火四象的交界之处,是它们之间顺利过渡、转化的枢纽。

五行与干支统一于阴阳,就出现了干支的阴阳,具体来说分为甲丙戊庚壬五阳干、乙丁己辛癸五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五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五阴支。五行生克表述的是气的运行状态与时序,具体为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生表示的是正常时序变化,气由弱而强,再由强而弱,转入下一个五行,即正常的春夏秋冬的时序。克表示的是内部的一种制衡力量,使相生成为一个如环无端链条的正是克。如果有生无克,则不会循环;如果有克无生则链条早就断开了。

生克的意义何在?维持一个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是宇宙万物运动的本质。运动的趋向是平衡,不平衡提供了运动的动力,就好比宇宙的膨胀动力来自于不平衡,但是膨胀的趋势又是平衡。《易经》中有“复”卦,有“见天地之心”的美誉,即其中包含着天地之道的本质,它表示的就是阳变为阴之后,又重新复原的过程,即转了一圈儿又转回来了。其实宇宙间的存在就是这样的一种圆运动,大到天体、小到原子都是在遵循着这样的一种运动方式,太极图就是圆运动的美丽缩影。在圆运动中,生的力量是一种使物体沿着切线方向运动的力量,这个运动会把物体甩出去,而克的力量则倾向于使物体回归到圆心,这会使物体陷落在中央而停止运动 ,两种力量的结合是物体没有甩出去,也没有限落到中央,而是维持了圆周运动。所以说生克虽然不同,二者的作用、方向、效果均不一致,但是它们的完美配合达到了一种高度的和谐,使物体维持了相对平衡的圆周运动,这是宇宙最伟大的秘密之一。从这里我们很容易发现生克没有好坏之分,为了平衡的需要,当生则生,当克则克,这就是宇宙的基本法则。这一理论贯穿了整个子平术,是子平术的最大秘密。

那么生克在五行中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以木为核心来说一下。木生火、克土、受水生、受金克,可见每一种五行与其他的五行关系为两生两克,都有来路与去路,五行互相控制又互相被控制,这是一种平衡,即任意四行对于第五行都维持着一种平衡,使其不会太旺,也不会太弱。这类似于生物学中的稳态,稳态是生物体自身通过内部的调节实现的一种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它正常新陈代谢的前提,稳态被打破则意味着疾病的产生,而各种治疗手段也都是为了恢复稳态。如果从更大的角度来讲,五行生克是宇宙维持自己稳态的机制。五行的能生、能克、被生、被克其实是一种能量的传递,在传递中通过互相影响而导致力量的增减、实现力量的平衡。可以说任何一行都是力量传递的媒介,本身也是力量的一种状态,这样使五行合而成为一行,成为一团内部平衡的能量体。我们仍然以木为例,看一下如何实现力量平衡。水生木,增加能量;火泄木,减少能量;木克土,消耗能量;金克木,压制能量。换一种方法来描述,水为木之母,火为木之子,金为木之敌,土为木之奴。敌人金来克木,母亲水化金来保护木,结果变成了金生水、水生木。金来克木,儿子火克制住敌人金,使其不能够伤害木。所以每一种五行的母子都对自己有救应。那么敌人金受制了,又该怎么办呢?土为金之母,可以克制住水(木之母),可以化泄火(木之子),所以金的母亲就出面了,像木的母亲那样来主动保护自己的儿子。这样经过一番生克、力量传递之后,五行仍然归于平衡,由此可见,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真是一个完美的见招拆招的过程。

天干与地支是什么关系呢?这里做两点说明。首先天干与地支是一种天地相应的对应关系,即广大的宇宙空间背景与地球上具体小环境中事物的关系,古人讲“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就是这个意思。比如说,春天到来时天象有改变,由于太阳的回归,逐渐就出现了长日照,天是一天比一天长了,季风、雨水、温度也随之而变化。同时在大地上空气、泥土也随之出现变化,尤其是动植物感受到了长日照,在自身基因的作用下出现相应的变化,于是植物萌发、开花,动物进行繁殖活动,完全是一片春天的景象。天干与地支就是这样的一种相应的情况。第二种说法认为天干主动,地支主静,天干为流行之气,变动不居,地支为时令之序,止而不迁。以甲乙寅卯为例,甲乙木为天地之间一股生气,代表着阳气渐盛;而寅卯木代表着一定的月份,比如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时辰也是如此计算。那么甲乙木这股生气在什么时候最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呢?必然是在寅卯月,即正月、二月时,春回大地,正是大地上阳气渐盛的时候。假如是在八九月,正是北风渐起、阳气收敛之时,甲乙木这股生气怎么会能够很好的发挥作用呢?所以甲乙木旺在寅卯月。甲乙木在亥子月为相,就是仅次于旺,简单来说,就是水为木之源,因为水能够生木,水为冬天,木为春天,在冬天正是孕育着春天,所以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根据以上的理论,古人就把天干在不同的地支上的力量状态加以描述,得到了五行生旺死绝表。

那么甲与乙、寅与卯是什么关系呢?甲乙为阳,寅卯为阴,甲、寅为阳,乙、卯为阴。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上升时期与下降时期,或者称为渐强阶段与渐弱阶段,二者特点不一样,但是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存在过程。比如一天之内,从子时到午时,阳气渐盛、阴气渐衰;从午时到子时,阴气渐盛,阳气渐衰,二者特点不一样,但是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一天,或者说只是一天中的两个方面、两个阶段。甲乙木同为木,一个为阳木,一个为阴木,即甲木表示木气渐盛,乙木表示木气渐衰。寅卯木与此略有不同,因为地支论方,即寅卯辰为东方,代表木的一方,寅木表示木气渐强,卯木表示木气当旺,辰土为木之余气,表示木气渐衰,转化为火气。

古人关于天干在地支的生旺死绝分为阳干与阴干,并且按照阳顺阴逆的方式进行流布,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阴干与阳干本为一气,只是向旺与向衰之别,所以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只是五行在不同的月份旺衰变化过程的描述而已。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分阴阳来论,只按照五行来论即可,即甲乙木同样长生在亥、沐浴在子、临官于寅、帝旺于卯……其他五行同此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