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八字算命 > 天干地支 >

推算公历日期干支的几种方法

2021-08-08 08:31:41   灵睿居士

推算公历日期干支的几种方法

A、 掌法的先决条件

  1必须知道每年的元旦干支是什么;

  2.以掌握地支定好元旦位(叫本位);

  3.从本位起元月,对宫为2月,再回本位起3月,反复起到所求的月份,那么这个位置就是该月的1号干支;

  4、逢一个大月,要向前移动1位,二个大月要向前移动2位……,有多少个大月就要向前移动多少位。逢小月不用移动,唯有2月份特殊,28日要向后移动2位,是29日要向后移动1位。

  5.求得所求月份的1号干支后,就可以很快推出该月的每一日干支了。

  例如:查1999年5月4 日的于支:

  (1)先查出1999年的元旦是癸丑日(这日要牢记在心,以后就不用查了)。

  (2)把左手掌中指根下“丑”位定为元旦的癸丑起1月,无名指端为癸未起2月,3月又轮回中指根癸丑,4月又到无名指端为癸未,5月又轮回中指根癸丑。那么癸丑暂定为5月1号干支,但中间经1、3两个大月,1个特殊2月,互相拉平抵消后为平衡,无需向前或向后移位,故癸丑为5月1日的实际干支。再从1日向前顺数到4日即是丙辰日。

  (3)如再要推5月Z1日的干支,只须从癸丑向后隔一位为11日癸亥日,再向后隔一位为21日即癸酉日。

  例如:推2000年3月12日的干支,

  (1)先求出2000年的元旦干支。从地支掌丑位起99年元旦为癸丑,然后从下一位顺数5位到中指端为戊午,这戊午就是2000年的元旦干支(如经过闰年就顺数6位)。

  (2)按上法元月戊午、2月戊子、3月戊午中间经1个大月和一个特殊2月(29)天,互相扯平无需移位,那么戊午就是3月1号的干支,退后隔一位是戊辰为3月11日的干支,再向前顺数一位是己巳日,这己巳就是3月12日的干支。

  按照这个方法只要记住一年的元旦干支(只要背熟“干支节气金钳诀”就行了^-^),很快就能推算出前后几年的任何一日的干支。

B、心算纪日干支法

  要按公历心算任意一天的纪日干支,只需将公历年号乘以5,加公历年号除以4、加上9、加上日期,再加已经过去了几个大月,得数便是干支序号。如月份为双数,则间隔30天,使用此法一律以3月1日作为当年的起点,日期在3月1日以前,年号按上年论。公历大月从3月起。依次为3、5、7、8、10、12、1七个。

  所谓干支序号便是60花甲的次序,如甲子为1、乙丑为2,丙寅为3直至壬戌为59癸亥为60。在使用中,可牢记甲子为1,甲戌为11,甲申为21,甲午为31,甲辰为41,甲寅为51,再依此顺数,将序号化为干支、此法可用歌诀概括如下:

    乘五除四九加日,双月间隔三十天。

    三五七八十尾头,此为妙法记心间。

  例1,1949年10月1日,年号49X5=245,扣除60的倍数后余5,49/4=12,常数为9,日期为1,共遇3、5、7、8四个大月,月份为双数,按诀心算:5十12+9+l+4一30= 1,则1949年10月1日为甲子。

  例2,1919年5月4日,年号19X5= 95,扣除6O的倍数后余35,19/4=4,常数为9,日期为4,只遇3月一个大月,月份为单数,按诀心算:35+4+9+4+1=53,则1919年5月4日为丙辰。

  例3,1964年2月27日,丙日期在3月前年号以63年论,63X5=315,扣除60的倍数后余15,63/4=15,常数为9,日期为27,共遇7个大月,月份为双数,按决心算;15+15+9+27+7-30=43,则1964年2月27日为丙午。

  最后说明一点,下个世纪使用此法,年号一律加上IO0,如2000年以10O论,2013年以113论。

C、心算日干支的简便方法

  一、记住当年的甲子数常数。

所谓“甲子常数”、就是该年第一个甲子日距该年无旦的天数。如1998年1月17日是弟一个甲子日。则98年的甲子常数为16;1999年1月12号是弟一个甲子日,则99年的甲子常数为11, 依此类推。

  二、推算出当日的总天数。

  须知公历每年的1、3、5、7、8、10、12月7个大月为31天。4、6、9、11月4 个月均为30天。2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公历年份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逢百的年份须被400整除方为闰年),如98年8月5日的总天数是1、3 、5、7月4个大月,4、6两个小月,一个平年2月28天共31 ,又4+30x2+28+5=217天。

  三、求出该日的甲子序号。

  甲子序号= 该日总天数- 甲子常数(差大于60的减去60或60的倍数,取余数)如1998年8月5号的甲子序数;217-16-60x3=21

  四、推算出当日的干支。

  甲子序号只须记住甲子1、甲戍11、甲申21、甲午31、甲辰41 、甲寅51即可。98年8月5号甲子序号为21,故日干支为甲申。

  五、关于总天数小于60的干支序号。

总天数若小于60,则干支序号=60-甲子常数+该日总数。

如求98年1月11日的干支。 98年的甲子常数为16;1月11日的总天数为11;当日甲子序数=60-16+11=55;此日干支为戊午。

  此法优之处在于,每年只须记住一个甲子常数即可,简便快捷,在进行八卦预测时任一天的干支都可以随便算来。至于每年的甲子常数(一可以看万万年历算出二可用“干支金钳诀”推出),只要每年初查一次即可,非常简单方便。

补充日期: 2002-01-11 10:22:04 干 支 节 气 金 钳 诀

(七十年,每年一句,每句七字)

庚午(1930):白龙随井六戌飞。(六小)

辛末(1931):黑免家解丑十八。

壬申(1932):火鸡讼贲辰廿九。

癸酉(1933):黑龙困噬十未春。(五大)

甲戌(1934):赤龙井火戌廿一。

乙亥(1935):白猪解巽二丑春。

丙子(1936):青蛇颐鼎十三辰。(三小)

丁丑(1937):黄蛇山鼎未廿三。

戊寅(1938):黑猪涣丰五戌回。(七大)

己卯(1939):红猪涣既丑十七。

庚辰(1940):白蛇家解辰廿八。

辛巳(1941):青猪巽解九午春。(六大)

壬午(1942):黄豚离既酉十九。

癸未(1943):青马既未一于春。

甲申(1944):黄鼠噬兑十二卯。(四大)

乙酉(1945):黑牛雷革亥廿二。

丙戌(1946):红羊艮离三酉地。

丁亥(1947):白牛渐睽十四子。(二小)

戊子(1948):青牛未既卯廿六。

己丑(1949):黄羊离既七午春。(七小)

庚寅(1950):黑羊兑解酉十八。

辛卯(1951):红牛离既亥廿八。

壬辰(1952):黑猴蹇家十寅春。(五大)

癸巳(1953):红猴节困巳廿一。

甲午(1954):白虎噬泽二申春。

乙末(1995):青鸡屯需十二亥。(三大)

丙申(1956):黄鸡蹇睽寅廿四。

丁酉(1957):黑兔末困五巳春。(八小)

戊戌(1958):红虎讼既申十六。

己亥(1959):白鸡困未亥廿七。

庚子(1960):青兔睽末九寅春。(六小)

辛丑(1961):黄兔未家巳十九。

壬寅(1962):青狗水巽申卅流。

癸卯(1963):黄龙未鼎十一亥。(四小)

甲辰(1964):黑龙噬需寅廿二。

乙巳(1965):红猪蹇蛊三辰春。

丙午(1966):白龙遁蛊十五未。(三小)

丁未(1967):青龙巽既戌廿五。

戊申(1968):黄猪井家七丑春。(七小)

己酉(1969):黑猪既未辰十八。

庚戌(1970):赤蛇贲离未廿八。

辛亥(1971):黑鼠节革九戍春。(五小)

壬子(1972):红鼠坎离丑廿一。

癸丑(1973):白马噬丰二辰春。

甲寅(1974):青鼠家丰十三末。(四小)

乙卯(1975):黄鼠渐贲酉廿四。

丙辰(1976):黑马家既六子春。(八小)

丁巳(1977):红马离蹇卯十七。

戊午(1978):白鼠离未午廿七。

己未(1979):青羊贲困正八酉。(六大)

庚申(1980):黄羊贲兑子十九。

辛酉(1981):青虎坎兑卯卅春。

壬戌(1982):黄猴未需十一午。(四小)

癸亥(1983):黑猴噬归酉廿二。

甲子(1984):赤虎旅畜三子春。(十小)

乙丑(1985):白虎困贲卯十五。

丙寅(1986):青猴兑蹇午廿六。

丁卯(1987):黄虎睽渐七申春。(六小)

戊辰(1988):黑虎未巽亥十七。

己巳(1989):红鸡贲需寅廿八。

庚午(1990):黑龙坎有九巳春。(五小)

辛末(1991):赤龙坎需申二十。

壬申(1992):银犬随归一亥春。

癸酉(1993):青龙革解十三寅。(三小)

甲戌(1994):赤免讼贲巳廿四。

乙亥(1995):黑狗困家五申脱。(八小)

丙子(1996):赤犬井旅亥十六。

丁丑(1997):白龙未巽寅廿七。

戊寅(1998):青猪贲离八辰春。(五小)

己卯(1999):黄猪艮鼎未十九。

庚辰(2000):黑蛇涣井戍廿九。

辛巳(2001):赤猪家解十二丑。(四小)

初一干支立春辰,大小闰月卦爻详。

从此不用万年历,有缘来年再续编。

注:

1、每年都由七个字的诗句组成。

2、头两字,是每年一月初一的天干地支。

3、三四字是每年农历的大小月份,由上到下的顺序排列组成卦。

4、后面三字是交节的(农历)日期同交节的具体时辰。

http://www.huanghaitao.com/bbs/viewthread.php?tid=462&extra=page%3D1

六经六气之标本从化(青云山人黄小云)六经六气之标本从化理论,特别是运气学说的七篇大论,我是特别推崇的。今天就六经六气之标本从化方面谈谈我的看法和见解,来讲一讲六经六气的标本从化。

任何辩证,不管他怎么样去解释阴阳五行,最终要归纳到脏腑和经络的气机运行上,六经的经气辩证,是中医的精髓。古人讲究脏腑之间是一种标本关系,既然有标本关系,就有阴阳关系。既有脏腑的关系,又有经络的关系,又有脏腑和经络之间的关系。风寒暑湿燥火是六个气,所谓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是由五行衍化而来,因为五行只有两对阴阳,有东南西北,没有与中相对立的一面,而设有上下阴阳和四季土的阴阳。从五行的辩证思维看,通过五行可以在临床辩证脏腑气机盛衰,在临床的调理和治疗上,六经的经气辩证实际上包括了五行辩证,也包括了它的辩证思维和治疗法则 。古人把六气看成临床研究五运六气的基本的基本。六经之气以风寒暑湿燥火为本,以三阴三阳为标。六是阴数,天为阳在天有六气,用阴数;五是阳数,地为阴在地有五行,用阳数。此为阴阳揉合的道理。男子二八天癸至,女子二七天癸至,也是阴阳气机揉合的道理。如果没有阴阳气机的揉合,就不会有气机的交换,就不会有气机的升降与出入,生命就不可能存在。实际上,在天的六气是由地而出,在地的五行是由天而降。天上的五运包括玄天之气,丹天之气,素天之气,苍天之气等。

“本标之中见者”,其中就有脏腑的表里关系,“中见”讲的就是中气。例如,少阳与厥阴相表里,即胆和肝相表里,这里把脏腑的阴阳表里学说运用到六经六气的相对阴阳的概念之中。阳明与太阴相表里,就是脾和胃相表里,太阳与少阴相表里,我们可以广泛地思维,就是足太阳和足少阴。我们还要提醒大家,讲的是六个气,讲的是三阴三阳,伤寒论讲的是六经,他是以这个为基础。在这里,提醒大家,不仅仅是足经,一定要考虑到手经,所以说,他们有表里关系,表里是相通的,脏腑之间的气机是相通的,脏腑和经络之间的气机也是相通的,经络的名称实际上就概括有脏腑的气,脏气或者腑气,他们之间互为中气。例如,太阳经,太阳属于寒水,太阳之所以称为太阳是因为它含有阳气,而他的本是水气,是寒水之气,所以它在标称为阳,在本为寒水,中间就是他的脏气,因为它和少阴相表里,所以说它中间所见的是少阴君火之气。在这里又牵涉到了六经病。他们的属性,如厥阴属于风,少阳属于相火,少阴为君火,阳明为燥金。为什么要有少阳相火和少阴君火这两个火,因为讲少阴病,从六经辩证来说讲的是足经,在人,少阴君火指的是心,这两个少阴都是要考虑的。所以说少阴肾含的是相火以少阳为用,而它又称为少阴,那么它和君主之官一定有着紧密关系。在历代的气功道家的养生功法中之所以提倡心肾相交,坎离相交,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说太阳,标为阳本为寒,中间见的是少阴君火,那么它到底是从标还是从本呢?古人在黄帝内经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它是见本也可以见标。那么它中气见不见?我们说也可以见。为什么呢?我们在学习伤寒论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一个道理,比如说太少两感症,或者说寒邪直入少阴,指的就是肾,指的就是肾的阳气偏衰而导致的疾病的产生,所以说它可以见中气。这里所说的中气,指的是少阴的经血不足产生的一个火,这是在临床的病症产生以后的一种表现。在不产生病症的时候,它是以少阴君火为体。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所以太阳标为阳本为寒,中气见的是少阴。太阳少阴各从标本而不从中气,实际是以天地间的寒气犯人而论。

少阴,标为阴本为火,临床表现有见于它的标气的时候,也有见于本气的时候,见于标的为阴症,见于本的为火症,一般来说见于本的都是指虚火而言。当然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心里面也有实火,这个角度是五行的生克制化道理里所讲的,风从火,燥就湿。有人说厥阴无虚症,我说厥阴也有虚症,例如厥阴经的风火上扰,除了实火以外,就是阴血不足导致的,并且还有寒滞厥阴的头顶痛或寒热错杂的现象。所以一定要看它的太过还是不及。

黄帝内经里面就讲到了,少阳之上火气制之,因为少阳为相火,少阳的气在天为火,火气为本,在地为少阳,少阳为标。少阳是以胆来论,所以中间所见的是厥阴肝。在手经我们知道,手少阳三焦中见手厥阴心包。

这就是脏腑表里,足三阴三阳与手三阴三阳经的关系。

阳明之上,燥气治之,只要见到是阳明,就要考虑它是燥气,只要见是阳明,就要知道它是经气,只要见到阳明,就是以降为顺,所以以足阳明胃经来讲,它的气机是降的,但是阳明胃经所含的是子气不是本气,它的本气应该是湿气,所以说它中见太阴,应该是从湿气来论,在临床上也可以看出,阳明胃土属于燥土,属于阳土,它就是以柔润的气机为好,不能见他的本气。所谓的脏腑之间的气,例如木含有风气,以肝胆来论;土含有湿气,以脾胃来论。临床上,只要是见了他们的本气,都把它看成是生病了,气机不调了,气机的升降紊乱了,寒热温凉不能达到平衡了,阴阳不能平衡了。所以说,只要见到燥气,就是经气,就是胃阴受损,当然在调理治疗上要考虑到五行和六气之间的夫妻母子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中见太阴”。

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我们把古人的思维通过脏腑之间的表里关系和经络之间的表里关系紧密结合起来,太阳经伤寒为什么会发热恶寒,因为它是中于太阳的标而不是中于太阳的本,这就道破了天机。中于本就一定会见少阴之寒气,因为太阳标为阳本为寒,与少阴与肾是表里关系,所以它一定要由腑传入藏,标志着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太少两感,会出现“但欲寐”,既有风寒系于太阳经的经症,又有少阴经的经症,由此太少两感症就可以理解了。

由此可见,两经的气六气统之,这是古人的思维方法。姚国美归纳:六气标本,所从不同,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而从乎中气者。张子和《标本运气歌》曰:“少阳从本为相火,太阴从本湿土坐。厥阴从中火是家,阳明从中湿是我。”将标本中气都归纳在里面了,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记忆进而思考了。例如,厥阴经属于风,风是从火的,风从火是从太过来论的,是从生发之气来论的,按照正常的相生之理来论的,木生火,所以说风从火。内经也体现了这一点:肝藏魂,心藏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木从火,符合自然规律,火越大,下面的冷空气补充越多,风也就越大。正常情况下,热是要由风气来相助的。但是如果太过,风火上扰,就会扰乱心神,或者涸肺津,或者伤胃阴,还可以损及母藏。这在临床辩证都可以看出来。

总之,少阳太阴从本,太阳少阴从标从本,厥阴阳明从中。太阳标阳本寒,少阴标阴本热,它从标从本,那么它的中气怎么办?太阳之中,少阴火也,同于本则异于标,同于标而异于本,到底从中不从中呢?这就是我们在临床上要加以思考的。例如,太阳是标阳本寒,少阴它从不从呢?在大的方向上,一般它是不从的,但是它们互相会有一种牵连关系,因为它们是脏腑关系。朱丹溪说过,脏病治腑,腑病治脏。例如太阳寒水,标阳本寒,在标有发热,而在本没有发热,入了少阴肾后,它不但没有发热,显现的往往是肾的阳气的衰微,肾的阳气的不足。这是六气辩证的思维。在五行辩证又有所不同,因为火一定还有一个虚火。所以说人的六气,不病则不见,病则一经之气见。人的六气和天地的六气是一样的,不产生病变是人体正常的气机运行必然的结果。天地之间的六气亦如此,天地之间的六气可以生养万物,但是如果它产生了变化,产生了太过和不及,就会对天地之间的万物产生影响。人体也是如此,人体秉天地气机而生存,天地的气机影响到人体的气机,就是六气和六气之间的相召相感相亲相叛相乘相侮,也可以从五行的生克制化来考虑,从同气相求的角度去考虑,它必然就会导致人体气机的盛或衰。内经讲得很清楚,湿气化于下,一是从气的本能考虑,二是从它……肾在下为水脏,这也是一种解释。

所谓主令,运气学说中有天干地支的不同,有气机强弱的不同,有主气客气的不同。主令,就是当值当旺当朝当政的时候。所谓的主令的范围就很广,在一天之中,一年之中,都有一个五行的体现,所以它一定有当令的时候。从六经的十二时辰十二经络来看,每个时辰都有它的经络经气当令的时候,这些都是正常的气机运行。就像我们看待天时一样,春夏长夏秋冬,这是正常气机运行的排布。如果正常气机的运行排布顺序遭到突来运行气机的干扰,例如除了主气和主运正常气机之外,还有客气和客运这些不正常的气机,还有五运的排布,六气的排布等,对人体的影响,对人体某一个脏腑某一个经络的影响是需要仔细加以思考的。这里讲的主令就是它当值当旺的时候,就可以看见从化之气,或从化者而见主令之气,视其经气之盛衰焉。就是看经络的气机是强还是弱。厥阴,太阳,太阴足经主令,为什么?因为厥阴是木,太阴是土,太阳是水,所以它们是足经主令。足太阳经是膀胱,而膀胱是水脏,所以是以其本性来论;厥阴是肝,肝主风,而手厥阴是心包,心包含有相火,所以不是手经主令而是足经主令;太阳经如此,太阴经也是如此。太阴属土,土的本性就是湿气,所以就应该以足太阴来论,而手太阴属于肺,太阴经气为湿气,土气为湿气,而肺又属五行之金,所以不能从燥也不能从湿,不能从火也不能从寒。肺为娇藏,恶热恶寒恶燥又恶湿,这就是娇藏的本性。所以足厥阴,太阴,太阳以其本性而论,符合了它的名称,所以它的经络主令。而“手经化气者也”,就是说手经是随着足经主气的经络而变化的,足厥阴风木,手厥阴之火应从风化,我们知道,手厥阴发起于风木,而厥阴经病的阳虚就是没有火气了,阳盛则手厥阴不从风化而从少阳之火化,就是说以阴阳的气机以水火来论,厥阴要从火是正常的五行相生的关系,如果火不及就不会有火的现象表现,不会有生化现象的表现,也不会有阳盛太过火热和筋产生燥气的病理现象的产生。从哪里反映出来呢?首先是阳气不足,其次由于阴寒气机偏盛而不见火气导致人的阴寒病症的产生。

足太阴是湿土,手太阴是肺。例如,足太阴病脾阳虚,则手太阴见于湿气。如果一个人咳嗽痰多,白浓痰或者黄浓痰,火不及则湿则白粘痰多;偏向于火则浓痰多,此又为胆木之相火不能温脾而与因为脾虚在先产生的湿痰互结的一种现象,胆与脾合在脾升胆降的气机正常运行的合是其常,变则脾不升胆不降而成邪气互结于体内。所以说一定有脾虚不运或胆的气机运行失调的倾向。阳盛则手太阴不从湿化而从阳明燥化,因为风火所致。

足太阳寒水也,手太阳之火应从寒化,而太阳经病阳虚,则手太阳化气于寒水,阳盛则手太阳不从寒化,而从少阴之热化。足太阳是膀胱,手太阳是小肠,按内经所说,所谓的三焦指的是下焦,所以下焦的手三阳经实际上含有少阳相火,在中医临床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内经也讲到膀胱三焦主腠理毫毛,这里就体现了少阳气机,体现了卫阳之气。阳盛则手太阳不从寒化,就一定会从少阴产生热象。因为太阳与少阴相表里,而少阴是含有火的。所以少阴少阳阳明手经主令。所谓手经主令也好,足经主令也好,事实上讲的还是人的水火二气,寒气与热气的太过或者不及而产生的一个病理现象。如果保持在中性气机,不偏不倚,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就会有正常的相生,正常的相约相制,就可以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少阴少阳阳明是手经主令,足经是随着手经的气机而变化的。足少阴水也,水的气为寒。肾与膀胱相表里,它的属性属于水,一个阴水一个阳水,在天干中,以壬癸论,壬水指膀胱,癸水指肾。在地支中以子和亥来论。足少阴化气于君火,阳虚则不从火化而从太阳寒化,从太阳的本性寒水之气。

足少阳是木,木之气是风,少阳木含有相火之气,所以少阳经病阳盛,则足少阳化气于相火,阳虚则不从火化而从风,从厥阴之风化。厥阴到底是从火还是从水,从其子还是从其母呢?是有太过和不及的原因的。

足阳明土也,土之气为湿,阳明经病阳盛,则足阳明化气于燥金而从手阳明,阳虚则不从燥化,而从太阴之湿化。主令者盛,则化气者从之,化气者盛,则主令者从之,总之不离乎本气之虚实耳。主令之气也好从化之气也好,都有它的盛衰时期。“阳虚则不从燥化,而从太阴之湿化。”所谓的燥,从他的观点来看是属于阳邪,这是常理,大部分情况下是这样。这个燥是由热产生的,伤寒论中的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就是这样,所以它归属于阳盛的范畴。阳虚就会从湿化。这里指的是土之间的燥湿关系。但是事实上它一定也有变化,老年人的肾阳的衰微也会导致大便的秘结干燥,那是命门之火偏衰而导致的。所以我们在用药时有四神丸,或者是附子和大黄同用治疗燥气,因为阳虚导致的便秘,大黄可以通,附子可以温补肾阳。所以燥气不仅是阳盛产生的,阳虚不仅可以产生湿气,也有可能产生燥气,燥气一般是从阳看,但是也有属阴的寒燥。这就与天时,地理位置,人体体质的偏湿还是偏燥有关,这样我们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如果一个人体质平时就比较偏湿,多胖,胖者多虚多痰,或者平时舌苔比较偏腻,这个人阳虚就偏重湿化,这是常理;如果一个人平时火气偏旺,体瘦多火,即使阳气偏弱,也不一定会导致湿化,或者还会产生一种虚热的现象。另外,本身体质不是属于湿盛体质,不是属于太阴型的体质,即使阳虚他或许也不是从湿化,还是会从寒燥而化。

这就是我们研究前人思路的基础上自己的思考,思考一定要与六气的气机紧密结合。古人讲,风为百病之长。在人体,气是百病之源。所以人的风气与天地之间的风气是相呼应的。这里我们就可以考虑,在调理人体由于气滞而导致的气机紊乱时,讲究久病要开郁,治病要先调气,就含有肝气为主之意。明末清初傅青主也讲求强调调理人体的肝气,因为肝经的分野在四肢,人体的气机运行都是以肝气的运行为先导。这也就符合了天地之间的气机了。天地之间的六气,风气可以和任何一个气搭配,可以产生风寒,风湿,风火,风热相加产生热燥,风寒相加产生寒燥,还有风寒湿相加,还有风湿热相加杂。唯独水火不相容。水火虽然不相容,但可以以其他形式在人体体现出来,因为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天地,而天地之间本来就含有水火。从大的范围来说,天地之间有天寒地冻,有南热北寒,有夏热冬寒;在人体也是这样,有上热下寒这样一种阴阳交错的病理现象。还有水气和热气互见,冰冷的水加火以后水会热,在人体也有这样的表现,有痰热互见,有湿气和热气互见。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的气血运行正常,他就不会有这种热象。如果有淤血,有痰湿,也会产生热,因为郁久而生热。这就牵涉到人体的气机运行。所以古人在治疗法则中有很多名言。如,久病虚火上炎,津液生痰不生血,补血以治相火,其痰自除。因为津血不能互换而产生的痰湿停积于体内,与火在体内产生郁结。湿温在人体内是很难清除的,要根据人的体质而论,如果他平时体内有湿但是火气更为偏盛,他感受湿温之气是以火的形式来表现;如果他体质是痰湿之气偏盛,那么他感受湿温之气是以湿气盛火气偏弱的形式来显现。这是一个大概的方向。应该以天时来论,以地域来论,还要以人五脏六腑的气机来论。所以说,不知十二经络,开口举手便错,不明五运六气,读尽方书无尽。病有标也有本,我们应将标本分清楚,求得标而取本治千人无一损。缓则治标,急则治本。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是调理人的本,从辨证的角度来说也要分清标本。所谓标本就是我们所讲的天地之间的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在人体也有三阴三阳,人体的三阴三阳也有这六气,人的六气的表现和天地的六气的表现属性是一样的。比如说,在人体有足太阳膀胱,其标阳本寒,因为寒是天地六气之一,所以它含的气是以寒气为根本。

我们把这些悟透后,再去研究伤寒论,根据六经六气的辩证学说,把它融会贯通在一起,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伤寒论的根源了。所以我们研究伤寒论,知道它的气机运行后可以不用它的药方,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去加以调整。70年代初研究刘渡舟写的《伤寒论通俗讲话》,还有清代末期民国初期的张锡纯先生写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对我启发很大。特别是他把阿斯匹林看作麻黄汤令人记忆犹新。

天地的气机和人体的气机是同步的,如果反对五行学说就必然会反对六经的气化学说,如果反对六经经气辨证学说反对天地六气辨证学说,那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医,就永远达不到上乘。如果朋友们将今天所讲的内容弄清楚,那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明医,一个心明眼亮的中医。

姚国美所讲的内容,实际上还没有讲到天时的天干和地支的十二个方位的变化,为什么他只讲五行,讲六经的十二个气,讲了十二经络。那么我讲,土,有辰戌丑未四个土,而在天干里面只有戊己两个土,两个土解释脾和胃容易。辰戌丑未也有阴阳两个性质,那么,辰戌既然为阳土,就是以燥气为主,丑未既然为阴土,就是以湿气为主吗?不是。为什么?阳土又有燥湿之说,阴土也有燥湿之说。如太阴脾土,本气是湿气,只有阳明胃的土才是燥土,在这里首先应考虑脏病治腑,腑病治脏,燥气影响到脾胃,湿气也会影响到脾胃。有人讲到脾阴虚的说法,我一直不认同,我只是站在脏病治腑,腑病治脏的角度加以思考。清代的叶天士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认为没有脾阴虚只有脾阳虚,没有胃阳虚只有胃阴的不足。如果说有胃阳虚一定是脾阳虚导致的,如果有脾阴虚一定是胃阴不足造成的。所以燥湿两个气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是土的本气,一个是它们的子气,在论坛上我曾经发表过《脾胃两土论》讲到过这个问题。从八卦来讲,离卦之后为坤卦,坎卦之后为艮卦。《脾胃两土论》里讲到这个问题,因为坤土为湿土占据火地,艮土为燥土占据水地,使火热之气碰上湿土就不会太热,湿土碰上火热之气就不至于太湿;燥土占水地就不会太燥,水气见燥土就不至于太寒,这样天地气机就能按照正常次序运行。《河洛精蕴》等许多中医书籍里面讲到八卦时,将艮卦视为脾土,因为它把天地父母卦不论,只论六子卦,只有艮卦是土,坤卦属于母,天和地之间的关系了,天地之间的六气,只有艮卦可以代表脾土,符合归属于太阴的范畴。所以两手六部脉的划分也是左寸属离关属巽尺属坎,右寸属兑关属艮尺属震。离属少阴巽属厥阴坎属太阳。兑属阳明艮属太阴震属少阳。太阳膀胱属阳水而见于左尺,所以说膀胱寄于左肾,女子胞寄于右肾,左肾属阴右肾属阳。

肾为阴水在天干为癸水,膀胱为阳在天干为壬水;癸水温而壬水寒则治。癸水寒而壬水热则病。癸水病则必寒,壬水病则多热。

小肠为丙火属阳气宜凉不宜热,热则为火邪寒则为水邪,所以宜凉。丁为阴火气宜温不宜寒,寒则为水邪热则为火邪,所以用温。阳宜凉,阴宜温。壬水从丙火则热而病热,从丁火则温;丁火从癸水则寒而病寒,从壬水则温。丁壬合而为木温润(燥)可升。丙辛合而为水凉燥(润)可降。

下一篇:日干支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