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算命大全 > 周易算命 >

夬 卦析解

2021-08-10 06:04:34   灵睿居士

夬 卦析解

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兑上乾下。兑王则乾相。

夬,快也。快,锐也。夬字古文象以刀劈削木棍之形,故夬字有锐利之义。

夬卦,王家台秦墓竹简《归藏》名之曰“罽”,即籀文锐之繁体,与夬同义。《说文解字》:“锐,芒也。从金,兑声。籀文锐从厂剡。”

乾为金(《说卦》《噬嗑·六五》《鼎·六五》)、兑为斧(《旅·九四》《巽·上九》),金斧,锐利之器,故曰“夬”。

斧钺主征伐。《史记·周本纪》:“赐之弓矢斧铖,使西伯得征伐。”《史记·殷本纪》:“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诗经·商颂·长发》:“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尚书·周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扬:举。《广雅·释诂》:“扬,举也。”孚号:信号。扬于王庭,孚号有厉:王庭中举起锐利的斧钺,传达出的信号威风凛厉(将对外用兵,进行征伐)。

乾为君(《履·六三》)、乾为城(《泰·上六》),故曰“王庭”。兑为斧钺,兑居乾上,故曰“扬于王庭”。

告自邑:自城邑之中传出君王的告谕。兑为告(《泰·上六》)、兑为谕(《随·初九》),乾为城、为邑(《泰·上六》),故曰“告自邑”。

不利即戎,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不利節戎”。当以帛书为正。兑王乾相,此占利征伐,不应再节制用兵,故曰“不利節戎”。“即”字当为“節”字之误。兑为节(《节》),故曰“节戎”。

利有攸往:利有所往。曷之用?前往征伐!

南宋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著录的一件虎形玉符上刻有筮数“六七七一一一”,即夬卦。(蔡运章:《商周筮数易卦释例》,《考古学报》2004年第2期。)虎符是古代发兵的瑞信。战国时有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佳话。夬卦刻于兵符之上,由此可见夬卦的确是利征伐之卦。

初九

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初九之变,夬之大过,上兑下巽。兑王则巽囚。

壮,读作“戕”,伤也。咎:过失。伤于前趾,不胜前往(不能随军出征)而成过失。

巽为股(《说卦》《咸·九三》),初爻居巽之最下,故曰“前趾”。兑王则巽囚,其运逢囚,故曰:伤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九二

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九三

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按:“壮于頄,有凶”当属九二之辞。

九二

惕号:“莫夜有戎!勿恤,壮于頄,有凶。”

九二之变,夬之革,上兑下离。兑王则离废。

兑王则离废,其运逢废,凶。

惕号:警惕地呼号。兑为惕(《乾·九三》),兑为号(《同人·九五》),故曰“惕号”。

莫夜有戎:暮夜有戎。莫同暮。兑为夕(《乾·九三》),故曰“莫夜”。离为戎(《同人·九三》),故曰“有戎”。

勿恤:勿救。勿救兵戎之灾则“壮于頄,有凶”。

壮,通“戕”,伤也。頄,颊也。《周易音义》:“頄,求龟反,颧也。又音求,又丘伦反。翟云:面颧颊间骨也。”乾为颊(《咸·上六》),故曰伤于頄。

“恤”有忧虑之义,又有救济之义。“勿恤”释作“无忧”与九二辞句义不谐,与其运逢废卦义不合。“勿恤”释作“勿救”且与“壮于頄,有凶”连读则与句义、卦义、卦象皆洽。

九三

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九三之变,夬之兑,兑上兑下。

《兑》:“亨,利贞。”此占宜守贞,不宜妄动(参见《履·上九》《随·六二》《困·初六》《归妹·六五》《节·六四》)。

夬夬:快快,速速。兑为夬(《履·上九》),之卦重兑,故曰“夬夬”。

独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作“蜀行”。《姤·初六》“蹢躅”,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作“是蜀”。由此可见,“蜀行”可读作“躅行”。躅行:其行踯躅,徘徊不进。此占利贞,不利于出行,读作“躅行”与卦义合。“独行”与卦义不合,“独行”当读作“躅行”。独与躅同韵,可通。

濡:湿。坎为雨(《睽·上九》),之卦兑三至六爻为大坎,故曰“遇雨若濡”。

愠:怒,不快意也。兑为不快(《艮·六二》《旅·九四》),故曰“愠”。

此占利贞,卦中又有“遇雨若濡”之象,故诫曰君子快快躅行。躅行,徘徊不进,虽心中有愠,却能免去灾咎。

乾为颊,之卦无“壮于頄,有凶”之义,故“壮于頄,有凶”当属九二之辞。

九四

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九四之变,夬之需,上坎下乾。坎王则乾休。

坎为盗(《说卦》),“臀无肤其行次且”是对偷盗者的恨称。盗者可恨,该受刑罚,一顿板子下来,难免被打得“臀无肤其行次且”,故以此称呼盗者。《姤·九三》遇坎盗亦如此称呼。次且,即趑趄,意思是行走困难。

坎为盗,兑为羊(《说卦》《归妹·上六》),之卦需上卦为坎、二至四爻为兑,盗者牵羊,故曰“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朱熹《周易本义》:“牵羊者,当其前则不进,纵之使前而随其后,则可以行矣。”羊不可牵。盗者牵羊,其行必难。坎王则乾休,其运逢休,利贞而不利有攸往(《需》),故以“牵羊”之理示前行之难。

兑,夺也。羊不可牵,牵之则羊用力向后夺绳,故兑为羊。

其运逢休,不利于逃亡,若逃亡则有悔,故曰“悔亡”。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言而无信,其行必难。坎王则乾休,其运逢休,故以“闻言不信”言此占前行之难。(参见《困》)

坎为耳(《噬嗑·上九》),故曰“闻”。之卦需二至爻为兑,兑为言,故“闻言”。兑为口(《说卦》),故兑为言。巽为信(《中孚》),兑为覆巽,故曰“不信”。(参见《睽·上九》)

九五

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九五之变,夬之大壮,上震下乾。震王则乾囚。

苋陆:马齿苋(《周易本义》)。之卦大壮下卦为乾、三至五爻为兑、上卦为震,乾为马(《说卦》《大畜·九三》)、兑为牙(《大畜·六五》)、震为茹菜(《泰·初九》《否·初六》),有马齿苋之象,故曰“苋陆”。马齿苋,一年生草本植物,开绿白色小花,茎叶都可以吃。身为苋陆,被人采,被畜食,其命运可想而知。震王则乾囚,故以“苋陆”象征其运逢囚之凶。

夬夬:快快,速速。兑为夬(《夬·九三》),之卦大壮三至五爻为兑,故曰“夬夬”。

中行:行为中正。既不冒险,也不消极退避。

其运逢囚,快快采取中行之道则无咎,故曰“夬夬中行,无咎”。

上六

无号,终有凶。

上六之变,夬之乾,乾上乾下。

兑为号(《同人·九五》《萃·初六》),上六之变,夬上卦兑消失,故曰“无号”。兑为惕号(《夬·九二》),“无号”当指没有惕号。之卦乾,乾为君(《履·六三》),人君当时时警醒自己,若没有时时警醒自己的惕号,终将有凶,故曰“无号,终有凶”。(选自拙著《三易通义》,齐鲁书社,2006.11)

---------------------------------------------------------------------------------------------------------

夬卦串讲——聊天记录整理

夬可以说是周易理最难理解的卦之一,这卦和师卦最大的不同是,师卦虽然也有分歧,但也总有能意见一致的地方,夬卦则完全是个谜。

泽天夬,天为阳卦,为轻气向上运动,乾的运动遇到了什么呢,就是兑泽,所以说这是一个遇到困难怎么处理的卦。

夬的小篆象形长矛与盾牌相抵,分决生死也——这是我的理解。分决生死的含义从五阳决一阴的卦象上看似乎更明显,但我只讲这类理解作参考不作正解的依据。

《夬》卦,就我看过的解释而言,全卦7行字,没有一句话是没有分歧的。

传统理解这一卦,都是认为五阳决一阴,把卦的主体看做五阳,我认为这是不能正确理解夬卦的根本原因。

这一卦的主角恰恰是那一阴,也就是上六。看似五阳决一阴,阳盛阴衰,是在说一种趋势,但实际是在说一种对抗,一种力量悬殊的对抗。

第四十三卦 夬 泽天夬 下乾上兑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九三:壮于頄,有凶。 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 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上六:无号,终有凶。

这一卦是讲面对强敌压境的困境如何冷静抉择,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帮助理解卦意,就是叛(敌)军突然围住了国都,国都兵力单薄,这时怎么办?

面对这样一个力量悬殊的围城战,针锋相对的局面,没有任何余地。补充一句,这个背景是每卦之间连续下来的,64卦是个有序的故事,一卦讲一个事件,64卦讲一个国家的历程,所以每一卦的背景需要串联起来才能明白。咱们这里先确定这个背景,其他的以后说。

我们以一场力量悬殊的围城战为背景,先不管卦辞,直接从六爻开始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面对一场力量悬殊的围城战,冲动蛮干肯定是不行的。壮于前趾,就是说,只是前趾壮。脚壮,头脑简单的意思。

只知道拼命,当然不行了。为咎,这样子只会造成懊悔。

所以夬之初首先是要抑制冲动,抑制了冲动后呢?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战备。

惕是警惕的意思 ,提醒。怎么提醒呢,用号。号可以是大声喊的号呼,也可以是号角。主旨是一个:提醒。

提醒什么呢?莫夜有戎,勿恤。莫古同“暮”,在帛书作“寞”,都是黑天的意思。号呼大家惕励准备,小心晚上会有偷袭,到时要放手杀敌。恤,是怜惜,不要手软。对敌人怎么能怜惜呢?这个是自古的认识

初九:抑制冲动——九二:强防守——

力量如此悬殊的此时,第三步要做的是什么呢?推理就知道了——坚守不出

九三:壮于頄,有凶。 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九三是文色彩很浓厚的一句,本身就是个精彩的故事。

从战略上坚守是应该的,但必然有不同意见,会有好战的,不怕牺牲的勇士不断请战,会有人开始责备这样做是不是对,主帅是不是怕死才不敢出城决战。总之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是个矛盾开始滋生的时期,不像前面大家可以一心一意的对外,这时应该总防守开始有人有闲心琢磨事了。

于是就有了九三:壮于頄,有凶——整天求战之情毅然于脸上,这样会出事。当局者如果放任这种求战的情绪蔓延,将导致局面失控,很危险。因为这样的情绪会影响战略的施行,情绪这东西一旦传染就麻烦了。

后面就讲了怎么才能控制主这个局面,我认为这是很经典的很传神的句子。

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这句话在周易里很少有人提,但精彩的程度却难以想象。

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

这段话如果只从象上解,意味就索然了,君子夬夬独行——分三个词:君子、夬夬、独行

夬夬,把夬重复一次,是加重夬的意义,前面说了,夬是分决,双方对垒时的决斗。夬夬独行——君子当果断地坚持主见。这四个字是这一爻的关键。

遇雨若濡

濡是湿润了一下,有个词叫相濡以沫,就是说相互沾湿,润泽对方。

遇雨若濡是继续前面的君子夬夬独行的,意思是把瓢泼大雨当作毛毛细雨来对待。即使遇到大雨,也只当是润泽了一下。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提议呢?首先是因为他太孤立了,君子夬夬独行也,周围的分歧意见太多,主帅这时需要作一根定海神针。

下面继续在提建议:有愠,无咎

愠,是说人发怒。即使发怒,也不是错误,为什么呢?和颜悦色有时是做不通工作的,面对各种压力和非议举重若轻,必要的时候发点雷霆之怒震慑属下,甚至杀一儆百,总之镇住局势为原则,手段可以灵活。只有这样才能顶住压力,坚持计划。

现在重温这句话——九三:壮于頄,有凶。 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虽然是讲坚守不出时的内部心理,但描述的手法让人叹为观止。这句话可以说难住了2000年来读易的人……

九三的坚守不出,是由于力量悬殊,只能这样做。但这样做的结果呢?只能是越来越困难,形势使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 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由于九三的分歧 ,九四更难理解了,所以我认为九三是关键,因为这里的分歧才使得后面几句产生百般解释。

九四处于守城极其困难的时期,在周易的年代,这个阶段出现吃人肉的现象也不稀奇,食物几乎是没有了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 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臀无肤,其行次且”,这8个字形容了这个时期的艰难。象臀部皮开肉绽那样行动艰难。其行次且,趔趄

臀无肤,其行次且——这句话应该分歧不大,分歧在下面

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牵羊,我是这个月才查到依据的,原先只是猜想,找到依据后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竟然没有人从这个角度来在周易理解过这个词,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具体的说牵羊,打个比喻,就象今天的打白旗,投降的代称。有个关于牵羊礼的资料:

什么是 牵羊礼 ?

据说,赵佶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赵佶在被押送的途中正是农历四月,北方还很寒冷,徽宗、钦宗二帝和郑氏、朱氏二皇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只得找些柴火、茅草燃烧取暖。钦宗的朱皇后当时26岁,艳丽多姿,还经常受到金兵的调戏,接着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最后,宋徽宗被掳人员到达金朝京师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诸王、驸马、公主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朝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

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开始有人动摇,甚至劝降。牵羊悔亡——投降就不用这样受罪啦。闻言不信,九三说了,这位将领是位意志坚定的君子,他的判断力告诉他不能这样做。闻言不信,不接受,接受就闻言大信了。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就只有孤注一掷了

于是来到了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象折断苋草那样坚决果断,行为中正,这样做没有错。

“苋陆夬夬,中行无咎。”前4个字是讲处事要果断,后4个字是讲要与民同患。

苋陆夬夬还有个意思,是说即使只剩下一个人,也与敌人势不两立。用四个字翻译苋陆夬夬,就是:决一死战

中行就更好理解了,这时不要再搞什么特权了啦……

整个事态描述下是这样:抑制冲动——加强防守——坚守不出——势不投降——非常时期——杀敌务尽。

上六:无号,终有凶。

如果单独就这一卦的逻辑而言,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是山穷水尽了,是生是死,必须做出最后的决断。再不决断就没机会了。所以才说“无号,终有凶。”

但是。通行本周易的结构有个特点,就是奇卦提出主题,偶卦补充信息。这是一条贯穿64卦的原则。当结合第四十四卦姤的“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后,我认为这一爻是基于“放虎归山,必有后患”的思想,提出当援兵到来时,杀敌务尽,不能给对方以喘息之机。无号,如果不发布命令消灭对方,必有后患。

不结合姤卦,这个思路不容易被接受的。但我认为这更接近作者的本意。

最后该说卦辞了: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有了前面贯穿的了解,其实卦辞的含义已经呼之欲出——形势危急的时候怎么办呢?把事情真相在朝堂上告诉大家,慷慨陈词疾呼利害,告诉人们,不应马上用武力去解决,应该有一定的计划。

-------------------------------------------------------------------------------------------------------------

夬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三卦。

  泽天夬 (夬卦) 决而能和

  上上卦

  象曰:蜘蛛脱网赛天军,粘住游蜂翅翎毛,幸有大风吹破网,脱离灾难又逍遥。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兑)相叠。乾为天为健;兑为泽为悦。泽气上升,决注成雨,雨施大地,滋润万物。五阳去一阴,去之不难,决(去之意)即可,故名为夬(guài),夬即决。

  《夬》卦,与《损》《益》两卦谈的损益之道,可以说并没有多大关系,但与《损》《益》两卦却不能说一点关系也没有。《损》《益》两卦谈的既为侵伐别的国家,那就必然存在着将帅统兵一事,既有将帅统兵,那就难免有将帅拥兵自重之事。当然,这是与《损》《益》两卦的间接关系,并非与《损》《益》两卦的直接关系。

  ?与《夬》卦有联系的是远离它的《履》卦,《履》卦的“夬履”一爻已毫不忌讳的为《夬》卦埋下了伏笔,《履》卦的“武人为于大君”一爻也为《夬》卦的武人拥兵自重威协君侯立下了前奏。君侯既要立国,必然要立将帅;既要立将帅,也就难免有将帅拥兵自重而叛上,故此武人拥兵叛乱已在难免。《周易》论述的中心问题乃是国家政权问题,所以如何平服将帅拥兵叛乱也必然成为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夬》卦论述的就是这些问题。

  ?乾下兑上

  ?夬①:扬于王庭②,孚号有厉③;告自邑④,不利即戎⑤。利有攸往。

  ?初九,壮于前趾⑥,往不胜为咎⑦。

  ?九二,惕号⑧,莫夜有戎⑨,勿恤⑩。

  ?九三,壮于(九+页)⑾,有凶。君子夬夬独行⑿,遇雨若濡⒀,有愠⒁,无咎。

  ?九四,臀无肤⒂,其行次且⒃;牵羊悔亡⒄,闻言不信⒅。

  ?九五,苋陆夬夬⒆;中行无咎⒇。

  ?上六,无号(21),终有凶。

  ?

  ?注释:

  ?①夬(guai怪):六十四卦卦名之一。乃论述君王如何平服将帅叛乱之卦。

  ?②扬于王庭:“扬”,宣扬。“王庭”,君王所居之处。此句为君王要在王庭之上当场宣扬叛逆之罪行。

  ?③孚号有厉:“孚号”,用君王的信用去号召。此句为君王要诚心诚意地大声疾呼国家已面临着叛乱的危险。

  ?④告自邑:“邑”,古指城,也指小国。此句为告诉君王所居城邑和国家的臣民。

  ?⑤不利即戎:“戎”,兵革战事。此句为不宜于用武力去平息叛乱。

  ?⑥壮于前趾:“趾”,脚。“前趾”,有起步的含义。此句有《大壮》一卦的“小人用壮”一语的含义,言平叛一开始就使用武力一事,亦与“不利即戎”相照应。

  ?⑦往不胜为咎:指用武力平叛,如果不能平服,则凶险异常。

  ?⑧惕号:“惕”,急。“号”,号呼。此句为急速呼号大家。

  ?⑨莫夜有戎:“莫”,朱熹注为“暮”。“莫夜”,当“暮夜”。此句为晚上将有兵变发生。

  ?⑩勿恤:勿忧。

  ?⑾(九+页)(qiu求):颊骨。

  ?⑿君子夬夬独行:“夬夬”,平叛。此句为君侯临危不惧,独自坚持平叛。

  ?⒀遇雨若濡:“濡”,古指沾湿。此句为君侯在叛乱中有若在大雨里侵湿了一点头发和衣服,含满不在乎之义。

  ?⒁愠(yun运):怒。

  ?⒂臀无肤:指臀部磨破了皮。

  ?⒃次且(zi资ju居):步履艰难。

  ?⒄牵羊悔亡:借《大壮》一卦“君子用罔”一义,言君侯用智谋笼困住了雄壮的羝羊,牵着它行走,一切后悔自然消亡。

  ?⒅闻言不信:言一般人并不相信这个简单的道理。

  ?⒆苋陆夬夬:“苋(xian现)陆”,草名,即马齿苋。“夬夬”,铲除。此句为要象铲除马齿苋草那样去坚决平叛。

  ?(20)中行无咎:“中行”,不偏不倚,过犹不及。此句为言平叛不宜杀戮过甚,这样才无灾祸。

  ?(21)无号:历来皆将“号”解释为“嚎啕”;“号”,当号呼之义。“无号”,指无有号呼、号召,任其叛逆猖厥。

  ?

  ?全卦内容:

  ?此卦由天下泽上组成。

  ?卦辞的“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是说当将帅拥兵叛乱之时,君侯应在宫廷之上予以宣扬揭露,并应用诚实的言辞大声号呼,国家和君王有危险;除此之外,还应告诉国人及臣下,不宜于用武力去解决。而且事虽如此,但是还是利于前去解决问题的。此处的“ 利有攸往”,实际上就是“九四”爻辞的“牵羊悔亡”这一办法。

  ?“初九”爻辞的“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是说君王不能一开始就用 “壮”的办法去解决,不能用武力去对付武力。因为君王所依赖的卫戎武装是不能与将帅拥有的能征善战兵力作较量的,若果君王依赖自己仅有的卫戎力量去讨伐拥有雄兵强将的将帅的叛乱,去若战胜不了,那就凶险异常。

  ?“九二”爻辞的“惕号,莫夜有戎,勿恤”,是说要号呼大家提高警惕,就是晚上有兵戎相见,大家也不要忧虑惊慌。

  ?“九三”爻辞的“壮于(九+页),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前一句是说君王在平叛中,千万不能用壮,“初九”爻辞的“壮于前趾”已凶,那壮于面颊之上,也即从脚下壮到头上,那亦当凶险。后一句是说尽管如此,但君王一定要坚决平叛,就是独自一人,也要坚决平叛,他要象在大雨里却如同仅仅是毛毛细雨淋湿了一点头发和衣服那样满不在乎,即就是脸上带有怒色,但仍不失去理智,这样就没有凶险。

  ?“九四”爻辞的“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前半句是说君王遇叛乱,有如臀部磨破了皮,行走艰难;后半句是说,在这样平叛的过程中,当用“君子用罔”的办法,当用计谋去战胜叛军,要象囚羝羊那样去囚住它,牵着它,这样,后悔便自然消失,可惜的是这种办法一般人并不相信。

  ?“九五”爻辞的“苋陆夬夬,中行无咎”是说君王一定要坚决平叛,要象铲除苋陆草那样去铲除叛乱者;但是,在平叛过程中,切忌杀戮过甚,株连太多,只有这样,才会无咎。

  ?“上六”爻辞的“无号,终有凶”,是说在发生将帅拥兵叛乱的过程中,如果不号召部属和国人,那将有凶险。

  【释】

  夬,六十四卦第四十三卦,阐明以阳决阴、果断清除小人的道理。

  夬卦上泽下乾,泽为水,乾为天,天上有水。水可润万物,但水如过多则溃决,危及众生,故不可使其过盛,必“夬”之。夬在十二消息卦中属三月,“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勿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卦中五阳一阴,阳盛阴衰,五阳共“夬”一阴。然阴凌驾于众阳之上,又切近“九五”之尊,犹小人当道,决之还有一定的难度。《说文》:“夬,分决也”,即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决定,分别处理。卦辞提出的办法:一是“扬于王庭”,即将小人的罪行公布于朝廷之上,使之无地自容,让众人认清他的真面貌;二是“孚号有厉”,诚信地发布号令,告诫人们要远离小人,戒备危险;三是“告自邑”,自邑中发布一道政令,让天下人都知晓;四是“不利即戎”,就是说,解决这类矛盾不用动武,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以诚信制之。有了这四条总的原则,爻辞则分述“夬”的办法。

  “初九”阳刚居下,“壮于前趾”,有欲进之势。但上无所应,在“夬”之始就要前往,不但没有必胜的把握还会惹来灾祸,故诫之“往不胜为咎”。“往不胜”这是必然,因“初九”位居卑下,势单力薄,有轻敌思想。

  “九二”居下乾之中为“夬”之主。以阳刚之质处中居柔,有能进善守之象,“惕号”即时刻保持警惕,“莫夜有戎”是说要时刻提防小人暗箭之伤,这样则“勿恤”。

  “九三”阳刚处乾卦之上,在五阳之中独与“上六”之阴相应,“壮于頄,有凶”是说他的阳刚之气只表现在脸上,表面上怒气沖沖,而不真正去“夬”,则有凶险。爻辞诫之应该是“君子夬夬”即果断地与“上六”断绝关系。“独行遇雨,若濡有愠”,“独行”指“九三”脱离众阳而单独与“上六”私交,得到了“上六”的润泽。“遇雨”、“若濡”,看来俩人感情还不错,因此招至“有愠”,受到旁人的讥笑、谩骂;尽管如此,如果他能“夬夬”,还是“无咎”的。这里用了两个“夬”,是说要坚定不移地与小人决裂,不要同流合污,这样误会是会消除的。

  “九四”以阳居阴失其位,在“夬”之时众阳皆进,而其“臀无肤”,欲居而不能安;不安则要行,“其行次且”,因失其刚性,行而又不能进,故而有悔。爻辞诫之“牵羊悔亡”,你跟在大家后面一起去“夬”就行了。“九四”切近“九五”之尊,这里的“羊”指“九五”。而“悔亡”的关健是“闻言不信”,即不要听别人怎么说,自己要有主张;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九四”来说还是很难的!

  “九五”阳刚居尊位,为“夬”之主,但比近“上六”之阴;“上六”在兑卦,有取悦于下之意并有欺凌之势,像马齿苋那样多浆汁而惑人。可“九五”刚正,“苋陆夬夬”,能像折马齿苋那样来决断。“中行无咎”是说处理这类事情不要过急,更不能采取暴力行动,这也就是卦辞所说的“不利即戎”。

  “上六”阴居卦之极,犹君子得时,小人失势,为众阳所“夬”之。“无号,终有凶”,无须哭号,小人最终是要被“夬”去的。

  历朝历代都有小人当道之事。小人当道,祸国殃民,当然是统治者考虑要解决的问题。在商灭亡后,箕子说:“无偏无党,王道蕩蕩,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尚书·洪范》),只有清除小人,统治政权才能得到巩固。《易经》作者总结了历史的教训,在夬卦中阐明了清除小人的做法。卦中五阳一阴,小人在上,众阳共决之。夬的办法就是卦辞中所提出来的四条原则,总的来说是按内部矛盾处理,采取“中行”措施,不使用武力。但清除小人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初九“往不胜”,没有胜利的把握;九二“惕号”,时刻保持警惕;九四“臀无肤”,只有“牵羊”。而“九三”和“九五”与小人有些暧昧关系,三独与“上六”相应,有“遇雨若濡”之象;五亲比于“上六”,受其甜言蜜语之惑,故爻辞戒之“夬夬”,即清除小人要痛下决心,绝不留情。《易经》作者就是这样步步设辞,多角度地阐明清除小人应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