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算命大全 > 周易算命 >

谈“道”与“哲学”

2021-08-08 11:47:53   灵睿居士

谈“道”与“哲学”

分类: 周易哲学

  “道”不是终极的物质概念,而是物质和精神的源泉,因此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着的宇宙,而是恒在的,它包含自然世界存在的规律,也包含体现这种规律的宇宙物质形式,物质形式和存在规律抽象到“道”是同一的,这种性质决定“道”没有本源,也不需要本源,“道”就是终极。

  自古以来,由于无法理解宇宙的本质问题,产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对立的世界观体系。从“道”的“笋衣律”来看,这两种认识系统都是人类整体认识系统中两个处于一定 “笋衣级别”上的两个平行的“笋衣系统”结构,是整个按照逐渐接近“道”的本源的规律排列存在的静态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中的两个渺小的有关认识的“笋衣系统”单元。把它们抽象到更高的认识系统的时候,“道”的逐渐清晰的规律,就会让他们统一在新的系统中合而为一。

  唯物主义的深刻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是在其对待意识的主体问题上暴露出来的,唯物主义是在“物质决定意识”和“超物质的形式不存在”这样一个假设前提下来建立起来的世界观体系,可是他却不得不承认意识的存在,并且把意识作为其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范畴来加以重视和讨论,但意识的主体被故意忽略了,所以一旦涉及到有可能物质化的精神(意识的主体)的时候,它就矛盾重重,不能自圆其说!

  在唯心主义里有两个支流:一是主观唯心主义;一是客观唯心主义。

  承认意识决定物质的是主观唯心主义;承认鬼神主宰世界的是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有些相象,只不过辩证唯物主义不承认鬼神的客观性而已,鬼神是人类目前所不可知的,不可知不等于不存在,鬼神的存在与否的问题,唯物主义首先就主观的断然否定,这是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观本身自相矛盾的。

  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唯物主义正如它所达到的程度那样,只是停留在描述物质和意识关系的笋衣程度,它并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追溯物质和意识的本源。

  但“道”的“笋衣律”很好的解释了这一切。

  道的不同而连续的“笋衣系统”单元的按照逐渐接近“道”的本源的规律排列的结构形式,形成整个宇宙有形的部分,就是物质部分,就是“有”;而各“笋衣系统”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内部属性和排列规律形成这个宇宙的无形的部分,就是真理,就是“无”。

  “无”和“有”都是客观的存在。

  现在我来详细的介绍一下道的笋衣规律:“道”以无数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于无数的“笋衣系统”单元之中,这些系统单元以“平”行、“纵”行、“道”行、交叉……等方式构成宇宙的存在。在“道”行系统中,越高级的系统越接近“道”的本源,因此笋衣级别越高,笋衣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数目越少,因为很多上一级的系统结构因为抽象上来而融合,所以沿着接近“道”的本源的方向,矛盾是逐渐统一的,结构是逐渐简单的,这就是大“道”致简的含义。

  道的“笋衣规律”揭示了一个由一系列“笋衣系统”单元按照逐渐接近“道”的本源的规律排列的系统结构模型,那是个静态的系统结构,人们需要的只是从一个系统跨越到另外一个更高的系统的意识扫描,这个结构的特征是越高的层次系统数量越少,即接近道的本质的程度越大,矛盾融合的程度越高!这就是道的“笋衣系统”的大致模型特征。

  动态的是意识,道的“笋衣结构模型”则是静止不动的,道的“笋衣结构模型”包含一切的存在可能性而使宇宙产生无限的意识印象。

  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道的“笋衣结构模型”就象阴阳鱼一样那么亘古不变的存在着,可静可动。静,可以观察其不变的笋衣系统结构特征(物质),动,可以观察道的“笋衣结构模型”单元运行的规律(真理)。谁说真理不是客观存在的?道的笋衣系统结构静态的存在,决定了各系统之间关系和运动规律的客观存在,而这种规律是客观不变的。

  平庸的人总以为道的物质本源才是唯一追求的自然世界的真相,其实道的存在形式包含了那个所谓的道的物质本源,道就存在于这个客观的“道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道”和“道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同样以宇宙本源的身份存在着。这就是自然世界的真相。

  因此,现代天文学家不断加大太空望远镜的功率,企图从宏观发现宇宙诞生的秘密,这是徒劳的。

  其实宇宙的诞生(从无到有)和因此产生的宇宙中一切时空系统的存在本身,就是宇宙的客观真相,静态的看这个结构就是宇宙的物质本质,动态的看这“笋衣结构模型”的规律,就是这个宇宙的精神本质!

  道的哲学不仅仅是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那幺简单。正如我此前之所说,这两个较量了数千年的哲学观其实在一定高度的笋衣级别上是属于一个笋衣系统的,也就是说是统一的。

  “道”在认为运动是因为意识在检视连续的“道”的“笋衣结构模型”系统单元(笋衣系统结构模型中的每一个环节)而产生的规律性属性差异造成的主观运动印象的同时,它还认为“道”和“道”的“笋衣系统单元”按照越来越接近道的本源的规律的排列结构模型本身是亘古永存的。

  有人问:物质为什么会运动?

  其实这个问题佛教六祖惠能有过比较直接的论述,《六祖法宝坛经》:“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我在前文已经说明,“道”的存在是以一个由繁到简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道”以不同的表达形式存在于一切级别的笋衣系统之中,在这个逐渐接近道的本源的系统结构中,道和这个结构中的系统单元本身是不变的、有形的,就是“有”、就是物质;系统之间的关系和逐次接近“道”的本源的系统规律就是无、就是真理。

  这个复杂的“道”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是亘古存在,永不变化的;为什么我们看见物质是运动的呢?

  这是因为“心”(人的意识)在检视这个复杂的笋衣结构的各个系统单元时,或从简到繁,或自繁入简,或跨越系统,或正或反,当我们沿着时间的方向浏览这个系统模型的各个连续的局部单元时,各连续系统单元(物质)之间的属性发生了连续的变化,和“道”的关系变化了,于是物质在我们大脑中造成运动的错觉。

  运动有规律吗?有,总的来讲,就是笋衣规律。

  时空隧道存在吗?存在,不过物质(笋衣系统结构)是不变的,可以在时空中穿梭浏览的只能是意识。

  “飞矢不动”、“心动幡动”不是悖论,它们是这个道理的客观描述。

  悖论的定义应该是逻辑盲点,是说逻辑也是有缺陷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不难,逻辑的缺陷其实是它所处笋衣系统中哲学的缺陷带来的,因此抽象一下,让世界观发展一下,以前的逻辑悖论就变成合理的陈述。

  悖论其实是不存在的,一旦我们从哲学上找到了解决逻辑上缺陷的办法,这个悖论就消失了

  对“道”认识的基本方法:对“道”的认识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始终贯穿着一个“抽象”的行为,从一切系统中抽象出来,最终就是宇宙的本源“道”。因此所有矛盾的东西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物质和意识、哲学和宗教、科学和迷信等等抽象到“道”时就是同一个东西。但这不代表“区别”没有意义,“道”的各笋衣级别形式之间的区别性成就了现实复杂宇宙的客观存在性。这就是“道”的辩证和宇宙的辩证。“道”的不同笋衣级别形式同时也让现实因此而产生关于它们存在的相互关系的规律或学问。

  所以老子说“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常人不是不能理解就是曲解或干脆篡改成“多言数穷”。其实他是说,对眼花缭乱的“道”在不同笋衣系统中的存在形式过于关注和执着就不利于对“道”的“万物之母”的本源的认识!

  因此就认识系统而言,所有的哲学、理学、玄学、宗教、科学……都是有缺陷的,缺陷就在于他们将“道”不同程度的包裹住而无法显现道的全貌。

  没有缺陷的哲学、理学、玄学、宗教、科学……是不存在的,当他们克服缺陷而走向完美时,就抵达“道”的最后一层笋衣,没有了笋衣区别的哲学、理学、玄学、宗教、科学……其实只能是归于一,就是“道”本身。

  科学并不比其它并行的学科比如玄学更完美,科学的缺陷是有目共睹的,同样其它学科的缺陷也是同样的情形,当他们走向完美时,科学和其它学科就会失去界限而进入“道”的下一个更高级的统一的层次!

  其实科学本身的定义不是那么糟糕的,这个系统的“道”是被庸人刻意多包了一层笋衣的,所以他居然排除客观存在的先验性特征,无法超越实证而直达“道”的本质,这也正是科学无法克服的自身的缺陷。真理是客观的,人验证不验证它都存在,而科学是一门验证的学问,所以他作为“道”的一种特殊“笋衣系统”单元形式有着现实的实用价值同时也有着深刻的发展局限性!

  再见,黑格尔!再见,马克思!再见,尼采!再见克尔凯郭尔!再见,费尔巴哈!再见,萨特!再见……

  人类的哲学也正是在这种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走向更高的“道”的笋衣级别,就好象马克思、费尔巴哈、克尔凯郭尔之否定黑格尔一样,否定其实是继承的、提升的,正是道的笋衣规律所揭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