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到北京,都愿意和天安门一起照张相。天安门广场不仅是新中国的象征,同时它也是新中国的一组风水建筑,大家参观的毛主席纪念堂,就是这组风水建筑的核心。
在毛主席纪念堂的这个位置上,曾经是明朝的大明门、清朝的大清门、中华民国的中华门,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在这个位置上建立了毛主席纪念堂,以压制前朝风水,让封建王朝不能够死灰复燃。
毛主席纪念堂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建筑,因为过去老北京人住的都是四合院,其中北面的正房是给一家之主住的,东厢房呢是男孩子住的,西厢房呢是女孩子住的,南边的叫倒坐房,是给这家最尊贵的客人住的。毛主席也算是一代帝王,但是他从来不以帝王自居,他说我是新中国的客人,而不是新中国的主人,非常的谦虚。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先生,是在他死后才归葬南京中山陵的。而毛主席呢,死后却葬在了天安门广场。
在一个城市的中心广场上建一座灵堂,纵观中国5000年历史,仅此一例。咱们国家的后继领导人,不敢违背毛主席的遗愿,于是就把毛主席的灵堂当成一个免费的旅游景点,这样一来去参观的游客就会很多,用活人的阳气来弥补住故人的阴气。 毛主席纪念堂前面的这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它也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建筑。大家看一看,这座纪念碑它像什么?像不像一把插入地下的宝剑,刚才说过,天安门广场是新中国的一组风水建筑,纪念碑就是这组风水建筑当中的风水镇物。
在纪念碑的北面有一行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是毛主席写的。毛主席也不亏为‘人民英雄’?所以说这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既是人民英雄的墓碑,同时也是毛主席的墓碑。
朋友们再去十三陵,可以注意看一看,埋皇帝的那个坟头前面都会有一座大殿,里面供奉的就是死去皇帝的牌位。毛主席他虽然不以帝王自居,但是后人给他的墓葬用的却是帝王的规制。 大家看纪念碑前面的这个旗杆,像不像给毛主席烧的香啊。以前供奉死去的皇帝一般都烧三炷香,毛主席虽然当上了咱们新中国的“皇帝”,但是为了表示谦虚,所以只烧一炷香。 过去皇帝祭陵,平均下来顶多也就一个月去一次。如今天安门广场,天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天天都在给毛主席烧高香!在旗杆的周围,有56个隔离墩,按今天的话说,这叫56个民族团结在国旗下,要是在过去,这就叫仁定四海、八方来朝,帝王的规制随处可见。
在天安门广场的两侧,东边是国家博物馆,西边是人民大会堂,这两座建筑都是相互对称的,国家博物馆代表着国家的过去,人民大会堂决策着国家的未来,而它们又都面向着毛主席纪念堂,表示毛主席的在天之灵保佑着咱们国家。在风水学当中,凡是帝王陵寝都讲究:前有照,后有靠。
看毛主席纪念堂这组建筑的前面照的是什么呢?是长安街。 过去呢,天安门广场是一个封闭着的T字形广场,建国以后,毛主席下了一道命令,打通了皇城东西两侧的城墙,开辟了这条十里长街,同时也意味着新中国破除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再看毛主席纪念堂后面靠的是什么呢?是正阳门。
过去呢,正阳门是北京内城的正门,是老北京的象征,靠着北京这么一座风水之城,新中国能不强大吗?
皇帝的卧室为什么不超过10平方米?
当今很多人都追求住房宽大豪华,我不经意间看到一篇文章:皇帝卧室都小于10 平方米,感到很有道理,对于古人的智慧非常钦佩。
古代的风水理论有这样一句话:“屋大人少,是凶屋。”这是为什么呢?买大屋,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围绕着这个问题,产生出多少悲欢离合的事情!但为什么房子太大反而不好呢?
皇帝卧室为何小于10 平方米?古代有这样一句话:“屋大人少切莫住。”买大屋,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为什么古人觉得房子太大反而不好呢?
受空调理论启发其实我们细想一想,道理很简单。举个例子:比如在一个10平方米房子里,安上一台一匹的空调机,开动它,半个小时后房间就凉快下来了,空调也可以停止制冷一段时间。因为空间小,能量很快就饱和了。也就是说,空间越小,需要能量就越少。可是当你把这台一匹的空调,放在一个10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面,它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因为房子越大需要的能量越多,所以尽管这台空调不停止地制冷,房子温度依然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我们需要大匹数的空调、才能满足大房子的需要。回过头来看,我们人也是一个能量体,会发光发热。如果用人来代替这台一匹空调机的话,越大的房子,当然就会消耗人体越多能量。因此房屋大小必须和入住的人数成正比。也就是房子越大,入住的人应该越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气要旺。房子越大越吸人气 风水中常说,房子会吸引人气。
这句话一点不假。人体的散发出来能量,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气。当一个人用了那么多能量去填充一个大房子的空间时,它对于身体损害是可想而知的。身体能量消耗多了,自然体质变弱了。工作起来无精打采,差错也就在所难免,判断力下降,倒霉事也就接踵而来。那么一个房子多大面积才算好呢?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卧房在15平方米左右,最多的不要超过20平方米为好。住在超过20平方米以上的房间里,会生不出孩子。也许这不是绝对真理,但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其实这也就是人体能量消耗太多,身体素质下降,影响生育。土地不肥沃,当然也就种不出庄稼来了。
帝皇卧房不到10平米另外我们可以到北京的故宫去看一看皇帝的寝宫是怎样的。当我们走进故宫的养心斋和雍正皇帝的书房和书房后面卧室时,我们会吃惊地发现,皇帝住的地方并不比平民百姓的大多少,也不过10多平方米而已。那张“龙床”也不比百姓的大,而且在睡觉时候,床前还要放下两道帘子,那么空间就变得更加狭小,大概是不到10个平方米。保存体能才是根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它的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房子总共有9000间(现存宫殿建筑980座共8707间)。但是为什么皇帝住的地方要这样的狭小呢?其实皇帝的血肉之躯并不比平常人好多少,为了保存体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他也只能住在狭小的空间里。我还到过苏州十大园林、广东的四大名园去考察。同样发现这些非富则贵的大人们住的卧室,都是很狭小,也就是在10多平方米左右。相反地,当今的暴发户,他们的卧房装修得很气派,面积也很大,有超过了50多平方米的。结果身体不是患了这个病就是得了那个病,整天食补药,结果还是把身体搞垮了,生意也一落千丈。
注:古人的智慧是非常高的,这也符合因果的原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一生的受用注定是那么多总和的(除非你做了大功德或者太缺德的事情),如果你过于享福,就会把福报提前用尽,导致短命或者多病多灾,白菜豆腐保平安就是这么个理!逢年过节,我们一定不要铺张浪费、以免乐极生悲,得不偿失呀,我们要想人生越来越顺利,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福报,在受用方面尽量节约、避免浪费、避免损耗福报,这样才会越来越顺!
虎踞龙盘王气收:为何定都南京的王朝都短命
定都南京的六朝短命而亡的玄机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六个王朝定都南京。211年,吴大帝孙权在石头山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业”,都城周长约11公里,开始了南京的都城史。晋灭吴后,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建兴元年(313年),为避司马邺之讳,改为“建康”。五胡乱华,西晋灭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建立东晋(317~420年),南京从此成为正统中华文化的中心。东晋以后,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57年)、陈(557~589年)相继在此建都,史称南朝。
南朝与此前的吴、晋合称“六朝”。 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东有“龙盘”紫金山,西有“虎踞”清凉山,北有玄武湖,南有雨花台,山水环抱,形势极为险要。
关于南京的风水,当年蜀国军师诸葛亮顺江而下时,看到金陵古城,不禁失声惊叫:“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东晋大臣王导也曾说:“建康,古之金陵。”然而,十分奇怪的是,这座王气旺盛的古城,定都于此的六个王朝,却都短命,东吴69年,东晋102年,南朝宋59年,齐23年,梁55年,陈32年。后来,明初定都于此,一世而终,仅仅50余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维持了9年;有人认为,楚王埋金以镇王气,风水没了;有人认为,是秦始皇斩断地脉,断了龙气。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城还没有成为城的时候,先是吴王的属地,后来被越王占领。接着,楚王又赶走越王,驻军江边的狮子山。有一次,楚王巡视自己的疆土,登上狮子山,环望四周,看到此处风景雄丽,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可是突然,楚王的脸色由晴转阴。
大臣们忙问原因,楚王烦躁地说:“这地方风景虽好,但王气太盛!”大臣们表示要想法子解决这个问题,不能让这里再出帝王,于是征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一巫师来应征,设计了一个方案,即在狮子山上埋一批黄金,用黄金镇压此地的王气,可保不再出帝王,此乃黄金“镇王气”。楚王同意后,大臣们马上操办在狮子山顶挖坑砌砖,埋下一批黄金。
按皇家习惯,一般地上的建筑物称为宫,地下的建筑物称为陵,埋金子的地方自然就叫“金陵”了。这个地方最早的名字就是叫“金陵邑”,“邑”是比“州”级别低点,比“县”级别高点的军事重镇的建制。从此,这个地方就有了金陵的名字。
还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斩断地脉,断了龙气。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金陵。秦始皇深深被这里虎踞龙盘的气势所吸引。但是,陪同左右的是方士常生、仙导却沉默寡言。秦始皇问:“金陵形胜,气象万千,两位何故沉默寡言?”两位方士忧心忡忡地对秦始皇说:“金陵地形险要,气势磅礴,乃龙脉地势,王气极旺,若不采取对策,五百年后会有天子坐镇!”
秦始皇大惊失色,他自认为自己是始皇帝,自己的子子孙孙永为天下一统的皇帝,怎能容忍金陵有别的天子出现?于是赶紧询问对策。两位方士指着不远处的方山说:“方山地处金陵东南,你看,方山顶部平坦如官印,人称天印山。天印,自然是上天赏赐的官印,决定了金陵之地的王气兴衰和吉祥命运。断了方山龙脉,就是阻隔了金陵的王气。再引淮水贯穿金陵,通达长江,让这条秦淮河冲尽王气,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皇帝之位千年万世、万万世了!”.
秦始皇见金陵城北的狮子山、马鞍山气势宏伟,于是命令将此两座山也断了山脉,并将金陵改称为秣陵。秣陵意为饲马的草料场。在秦始皇的命令下,大量军士开始了行动,方山被截断,淮水也贯穿了南京城。
当然,这两种说法只是传说。南京之所以没有出现定都于此的强大王朝,还有更为深刻的地理、经济、人文的原因。 从地理上来说,南京依山傍水,虎踞龙盘,易守难攻。在此处建都的天子们,一开始就着眼于“守成求稳”,缺乏攻略开拓,问鼎中原的进取雄心。而且南京处于整个中国的东南一隅,一道长江“天堑”把它与辽阔的北中国隔断,最易于偏安苟且。
从经济上来说,江南向来为鱼米之乡,富庶的经济条件反给统治者提供了加速腐败的温床,使“后主”们沉醉于“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上苑”。除了地理、经济等外部因素外,定都南京的几个王朝,都没有问鼎中原、统一中国的决心和实力。也许正是这种种原因,使得六朝短命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