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象学与心物辩证法
易理探源 ——唯象学与心物辩证法
李相春
摘要:《易经》自诞生以来,哲学上一直对它存在着唯心唯物的争论,我个人认为《易经》所阐发的是大道之理,既非唯物也非唯心,但既含有唯物成份又含有唯心成份,是心物的辩证统一,是唯象主义。易学就是唯象学,研究易就是研究象!唯象学的核心是比类取象,文中指出了阴阳、五行、八卦的比类取象方法。本文依据唯象学原理提出象形文字、辞、传本身就具有信息预测作用,并举“测字”案例证明唯象学是预测的哲学基础;又举六爻摇卦预测法为例,阐发了“心物”的辩证关系,并指出心物对立统一于象中。
关键词: 唯象学 心物辩证法 比类取象
《易经》的产生及形成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伴随着中华文明一起成长发展。对世人、社会、国家、个人命运以及对现代科学、经济、政治、思想、宗教等领域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种种事实证明,它作为中华民族无比珍贵的传统瑰宝正日益放射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辉,中华易学尚在迸发出不可限量的青春活力!
从《易经》诞生以来,哲学上就存在着唯心论唯物论之争。认为它是唯心论者,是因为先民们用《易经》来占卜求神问卦,被认为是迷信。认为它是唯物论者,因为《易经》核心中含有阴阳五行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具有唯物性;这类学者对训经卦理感兴趣,但说不清它为什么具有神奇的预测功能!我个人认为,易理是阐发敷演的宇宙大道之理,是总规律。在哲学上,它既不属于唯物主义,也不属于唯心主义;但它既含有唯物的成份又含有唯心的成份。是心物的辩证统一,是唯“象”主义。易学就是唯象学,研究易就是研究象!我将在下文中以多种论点进行论证。
一、比类取象
《易经》的产生和运用遵循这样的思维模式:先取象,再分别事物所属阴阳五行,列成八卦。得出八卦后才能依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计算出事物变化的结果!因此“取象”就非常重要,窍门就在于比类取象,怎样比类取象?简叙如下:
1、阴阳比类取象:
(1)阳象:把太阳、男性、雄性、力量、光明、热性、前面、高大、突出等带有向上的、运动的、积极的、肯定的、善意的、热情的属性的事物归类为阳性事物。描绘的“向上的、运动的、积极的、肯定的、善意的、热情的属性”就是阳性事物的象,简称阳象。取出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象进行比较归类,下面的阴象、五行、八卦之象都是如此,后面不再重复。
(2)阴象:把月亮、女性、雌性、软弱、黑暗、冷性、后面、卑微、凹陷等带有下沉的、静止的、消极的、否定的、恶意的、冷淡的属性的事物归类为阴性事物。描绘的“下沉的、静止的、消极的、否定的、恶意的、冷淡的事物”就是阴性事物的像,简称阴象。
虽然把事物分成阴阳两大类,但事物本身并不是单纯的“孤阴独阳”,而是阳性中有阴,阴性中有阳。其运动变化就是阴阳消长。事物就是阴阳的复合体,这种阴阳的对立统一,正是《易经》中描绘的“负阴抱阳,冲和以为气”太极图具体显现。“太极”就是阴阳辩证统一体,是万事万物之“象”,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各自具有“太极”之象,故易有“物物一太极”之说!“太极图”象的发现是人类智慧中最伟大的发现,不但是开启科学的大门,也必将是开启生命信息科学的金钥匙!
不管是研究易理,还是运用它预测,都必须掌握“太极”象的真谛,它是<<易经>>的基石,所有一切体系,都由它建立、发明、衍生!
2、五行比类取象:
事物都具“太极”之象,是阴阳的复合体。阴阳二气在事物内部运动变化产生构成物质的五类不同属性的基本物质。它们是:金类、木类、火类、水类、土类。这五类基本物质在“运动、变化、循环、运行”时就称为五行。在象中,事物运动变化表现为五行之间生克乘侮关系。
运用五行的各自特征,以“金、木、水、火、土”为中心,凡自然界以及其他的各种现象、特征、形态、功能、表现等诸方面与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把它归类于该五行中,这就是万物五行比类取象法则!
金类象特性:收敛、肃杀、潜藏、清静;
木类象特性:生发、舒畅、调达;
水类象特性:向下、寒冷、滋润、静藏;
火类象特性:向上、昌茂、繁盛、炎热;
土类象特性:生养、承载、受纳、化育。
传统的五行比类取象简表如下:
五行
五方
五季
五气
五化
五色
五味
五脏
五腑
五官
五体
五志
。。。
木
火
土
金
水
东
南
中
西
北
春
夏
长夏
秋
冬
风
暑
湿
燥
寒
生
长
化
收
藏
青
赤
黄
白
黑
酸
苦
甘
辛
咸
肝
心
脾
肺
肾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目
舌
口
鼻
耳
筋
脉
肉
皮毛
骨
怒
喜
思
悲
恐
。
。
。
。
。
八卦五行所属:乾、兑两卦属金,震、巽两卦属木,坤、艮两卦属土,离卦属火,坎卦属水。
十天干五行所属: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十二地支五行所属:亥、子类水,寅、卯类木,巳、午类火,申、酉类金,辰、戌、丑、未属土。
3、八卦比类取象
(1)八卦的产生:八卦是传说中的始祖伏羲氏发明的。《系辞》传下记载:“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从这段历史记载可以看出,“八卦”符号源于对“天、地、鸟、兽、人”诸象等不断进行观察研究后抽象总结出来的。当时只有语言,尚未产生形成文字,更谈不上有卦辞、爻辞!其原始的思维模式仍然是比类比象而后始作八卦。是怎样“始作八卦”的?《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这段文字详细地描绘了八卦产生的原理!这段文字的大致意思是说,在天地未形成前,宇宙处于一种无边无际的元气状态称太极。元气逐渐分离,清轻属阳的元气上升形成天,重浊下沉属阴的元气凝固形成地。天代表阳仪,地象征阴仪!两仪运动,阴阳之上复生阴阳形成四象“太阴、少阳、少阴、太阳。”天四象表日月星辰;地四象表水火土石;季四象表为春夏秋冬。四象之上再生阴阳,就产生了“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八卦,八卦相重生出六十四卦,人们就可依卦象断吉凶,用以指导人们趋吉避凶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2)八卦的比类取象
八卦分八经卦和六十四别卦两种,只要掌握了八经卦的比类取象,就可解释六十四卦之象了。在《系辞》中有:“易者,象也。”“彖者,言乎象者也。”“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孔子写的《说卦》归纳的八卦之象为:“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彖,离为难,艮为狗,兑为羊。”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首,兑为口。”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乾为天为园,为君,为父,为王,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與,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为黑。”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穷为躁卦。”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娇柔,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簿蹄,为曳,其與也;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鳖,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啄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易学大师邵雍也是研究卦象的专家,所著《梅花易数》中详细列举了“天时、地理、人物、人事、身体、时序、动物、静物、屋舍、家宅、婚姻、饮食、生产、求名、某旺、交易、求利、出行、谒见、疾病、官讼、方道、五色、姓字、数目、五味”二十六个项目的八卦类象。这是易学中占象的宝贵经验,研易者不可不知。
把八经卦的卦象掌握了后,就可以解释六十四别卦的卦象,即物象。象有“群”义,对物对事不只是含有重复或两种意义,而是包含多重意义和多种事物。如重离卦,卦象代表不只是一种火,或两火相混,或两个中女相遇。拿物来说,火能温煦万物,万物得以滋生;拿自然现象来说,卦中六爻有天地人;拿家庭来说有父母、兄弟、官鬼、妻财、子孙六亲。
《易经》占象中,除了“八卦之象”外,还有“六爻之象”、“像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数之象”、“时间之象”、“地形之象”等等,真可谓象之“群象”。
总之,从易经八卦的形成和产生源头上看,无象无阴阳,无象无五行,无象不成卦,无象不成卜。开阖动静,先别阴阳,观物成象,象明成卦,祸福先知!故知易学是唯“象”学!
二、象形文字与辞、传
八卦产生于文字之先,辞、传写于文字形成以后,这两者有什么关系?研究一下我国文字的形成过程就明白了。我国文字属象形文字,也是先观物“象”后造字,故称象形文字。如:
1、“易”字,从日,从月,日、月为之易。日为太阳,月为太阴,故阴阳为之易。用“易”字来作经名来涵括八卦是最合适的!
2、“仁”字“从人二”,即“二人”。二人者,父母也,人是父母所生,故父母为仁之本,“仁”为人之本。父为阳,母为阴,故人身含阴阳太极。阴阳太极为人之本,亦为万物之本;故桃、杏、李等种子的核心叫桃仁、杏仁、李仁。故用“二人”之“仁”表象具太极象的人为人的道德标准!
3、“好”字,从女从子,一女与一子结合,行鱼水之欢,得子得女,女与子又结合,人类从此生生不息,还有比这更“好”的吗?“好”字是观“男女”合和之象而造成的。子为阳,女为阴,正如太极图的征象:“负阴抱阳,冲和以为气。”
由上可以推知观物象造字的思维模式,与产生八卦如同一辙。文字本身由象成形,故可成卦,可预测吉凶。推知“测字”之术并非迷信(唯心),也非唯物,唯象而已!举一历史故事佐证之:
宋徽宗微服私访遇一术士,用手杖随意在地上画了“一”横问“前途如何?”,术士一见心中惊异。为什么?因为“土上画一横”乃“王”字之象。正迟疑未决来者是帝之际,帝又用杖在地上书一“问”字,问“前途如何?”术士一见立即跪下,汗流如雨下,口呼万岁,自称有罪。为什么?繁体写法的“問”字象:左看是君,右看是君。来者不是皇帝还会是谁!帝附耳术士:“勿礼恐惊奸人!请先生为我测春’字看前途如何?”这一次是口报字不书写了。术士分析说:“春字象秦头太重,压日无光;又象三人为首,欺日无主。”当时正值秦桧弄权,与另外二个奸臣相互勾结,欺上瞒下,假传圣旨残害忠良,正应验了“秦头太重,压日无光;三人为首,欺日无主”。
民间象这样的侧极断吉凶高人很多,我曾先后拜访过数十位高师,经研究归纳总结,无一例外都是通过依“字”的象形来加减取舍,或求测者当时的外应,或字中所含六神(青龙、白虎、朱雀、勾陈、腾蛇、玄武)再加入时空,组合成象后给人断吉凶,神奇地准确!
由上述论证可知,象形文字本身具有预测信息,那么由文字组成的卦辞、爻辞、易传亦可直接用来断吉凶。方法是你卜到某卦,就看该卦的卦辞,有变爻变卦兼看爻辞、变卦卦辞,吉凶自明。古例甚多,不一一举例了。广而推之,六千年的文化全是信息的海洋,“象”的海洋,“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故知《易》学是唯象学!
三、心物辩证与“唯象学”
通过上面对唯象学的论述和解释,唯象学的核心在于通过对事物进行阴阳、五行、八卦比类取象。这种认识和思维方法在哲学上应当如何理解?现在举六爻摇卦预测法为例来分析。
具体方法:求测人双手合扣三枚铜钱,静心诚意约一分钟,专想所测之事约二三分钟,摇动铜钱,记录丢下的铜钱出现的排列所表示的爻象,连续六次得出卦象,再结合求测时的日、月干支,就可推断出所测事情的结果!
摇卦时,求测之人必须要心静,意念要集中于所测之事,才能得出准确的爻象、卦象,所断之事应验才正确。按唯物论来讲,简直是荒谬绝伦,心念意识属意识范畴;铜钱、所测之事、物是物质,属物质范畴;这岂不成了意识决定物质?按唯心论来讲,既然意识能决定物质,自能随心所欲掌握吉凶,还何苦用铜钱在那儿瞎折腾?所以在这个例子中,唯心唯物都难以自圆其说,解释都苍白无力。但事实客观存在,六爻摇卦预测法已应用几千年,是八卦预测信息的大宗之法,对所有的人、事、物相关的信息都可以未来先知。如果用唯象学来讲,就容易理解。首先来看这个预测方法设计非常完美,铜钱具“太极”象,正反两面代表阴阳两仪,内方外圆象天地,三个铜钱的阴阳排列组合有四种象四相,摇六次得到六个爻象,六爻成卦可成六十四卦象。这一完美的设计正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全息过程的复制!也可以说这种设计是“象”的需要,要得到正确的爻象卦象只能如此安排程序。其次,为什么要心念专注于所测之事呢?心念属阴,同样包含太极,具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心念呈场态(脑波),只有当脑波的频率吻合所测之事的信息时,才会感应铜钱得出正确的爻象!这有点类似于收音机、电视机调频选台的道理,心念越专注所得信息越准确。这就是“心物”辩证,心通过物反应信息,物只能在心的作用下才有信息显现。心物的感应,非唯心非唯物,唯象而已。知道这个原理后,不一定用铜钱,也可用钱币代替,凡有正反两面的东西都可摇卦预测。
心与物对立统一于“象”中,心属阴,物属阳;物的状态可测量,有质量,有重量,有固定性、可见性;心的状态不可测量,无质量,无重量,无固定性,不可见性。比如心念善属阳,心念恶属阴;心态高兴,属阳,心态忧愁属阴,心念有种种相,就会造作种种“象”,心相是什么就造什么物“象”。但心不能直接造“象”,须通过物来反应物来显“象”。在一定条件下,“心”与“物”可相互转化。心随境、物转,必然会感召吉凶,象在其中;若心能转境、物,吉凶无从感召,象亦在其中。因此心与物的这种辩证关系只有与“象”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相互作用。
离物谈心成为唯心论,离心言物成为唯物论。宗教家偏谈心性,宣善恶之理,教化德风于世,促使精神文明;科学家重究物性,探自然之规律,促进物质文明。《系辞》上说:“原始返终,故知生死之说。”又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惟有既重心性又明物性,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同时建设,则人民安康,世界和平。这就是唯象学所主张的心物辩证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