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舆纳甲与易经纳甲的区别
易经纳甲: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艮纳丙,兑纳丁,坎纳戊,离纳己,震纳庚,巽纳辛。
易经纳甲的历史溯源流长,始于《连山易》,至于西汉由京房发扬,虞翻用此解《易》,后世用于纳甲筮法:
老子(《山书》)——孔子——子夏(《易本命》)……孟喜——焦延寿——京房——虞翻祖上(家族五世传承孟喜《易》)——魏伯阳《参同契》——虞翻……郭璞
堪舆纳甲只用于堪舆,最早可能源自《青囊海角经》一书,清《钦定协纪辨方书》“八卦纳甲三合”云:
乾纳甲,坎纳癸申辰,艮纳丙,震纳庚亥未,巽纳辛,离纳壬寅戌,坤纳乙,兑纳丁巳丑,坎离不纳戊己者,二十四山无戊己故,离纳乾之壬,坎纳坤之癸,其法不知所自来,今按《启蒙附论》曰,火之体阴也,其用则阳而天用之,故乾中画与坤交而变为离。水之体阳也,其用则阴而地用之故,坤中画与乾交而变为坎。然则坎离纳戊己者固先天之传,而离纳壬、坎纳癸则后天之用也。其四正卦兼纳八支,取与本卦支为三合局地理家之坐山,九星净隂净阳皆起于此。
堪舆纳甲与易经纳甲不同,坎离不纳戊己,坎纳癸(申辰),离纳壬(寅戌),明末清初堪舆大家蒋大鸿先生认为堪舆纳甲是“天父地母一行所造卦例”,蒋注唐代杨筠松、曾文辿师徒所著《青囊奥语》说:
【明玄空,只在五行中,知此法,不须寻纳甲。】
蒋注:九星五行大卦之法,只明玄空二字之义,则衰旺生死了然指掌之间,不必寻“乾纳甲,坤纳乙,巽纳辛,艮纳丙,兑纳丁,震纳庚,离纳壬,坎纳癸”之天父地母一行所造卦例矣。
蒋大鸿在其注《青囊奥语》还说“唐使僧一行作卦例以扰外国,专取贪巨武三吉,其实非也”。
唐代的堪舆大家杨筠松、曾文辿《青囊序》最早提到僧一行按照朝廷旨意编造五行伪书:
【请验一家旧日坟,十坟埋下九坟贫;惟有一家能发福,去水来山尽合情.宗庙本是阴阳元,得四失六难为全;三才六建虽是妙,得三失五尽为偏,盖因一行扰外国,遂把五行颠倒编;以讹传讹竟不明,所以祸福为胡乱。】
那么“天父地母一行所造卦例”是什么呢?按照蒋大鸿的说法,即大游年、小游年、专取贪巨武三吉之类。天父地母,即天父卦、地母卦,皆见于《青囊海角经》,天父卦即大游年变。将天父卦、地母卦、壶中鬼卦三般大卦配合在一起,就是《青囊海角经》卷首的八卦龙收纳砂水图和八卦龙穴砂水图,有艮丙、巽辛、坎癸申辰、震庚亥未、兑丁巳丑、离壬寅戌、乾甲、坤乙各八图。蒋大鸿所斥责的“净阴净阳之说”亦源自“天父地母”。
如此看来,传本《青囊海角经》非丘延翰遇神人所授之《海角经》,而是假托的伪书。自僧一行按照朝廷旨意伪造后,行内的专家杨筠松、曾文辿就提出“不须寻纳甲”,并将这一伪学术的内幕揭穿,体现了儒士的良知。在蒋大鸿之前,宋末元初的陈栎撰《定宇集》“论地罗四卦”也对堪舆纳甲持否定态度:
至于纳甲之法,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艮纳丙、兑纳丁,皆有定位。而坎纳戊、离纳已无定位,盖六卦之阴阳,即坎离中爻之周流升降。朱子之注《参同契》曾言之矣。今有谓坎纳癸申辰、震纳庚亥未、离纳壬寅戌、兑纳丁巳丑,恐未必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