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的风水
成都在两千多年的承平岁月里,一直与神秘、古老、富饶、安静、休闲、祥和相伴,这是因为她物产丰饶、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而这一切无不拜上天所赐:以气候来观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丰沛;拿土地来说话,土壤肥沃、疏松平坦易于耕作;用地形来审视,西有青藏高原诸峰把守、北有秦岭挡关抵御北风的侵袭、东有大巴山及龙门山的阻挡,南面地势相对较低,视野开阔,有利于温暖湿润的季风来访,使得成都深得雨露之滋润;用水口来(堪舆学上的名词,即进入和流出一座城市的水道口)看待,从上游狂野而来的岷江,经过都江堰的分截,使得峻急之水流变得平缓温顺而符风水之绝佳利用,复次再得府河、南河双抱成都市中心,由锦江而下从双流奔腾而至眉山。
??风水学者王浩骅认为,风水的观念的形成,其理由不外乎有三:首先是方便居住空间的防御以及食物的获得和生产活动;复次是居住空间的物理条件(阳光、风向、温度、湿度、地表状况和景观);最后则是建筑自身性质(形态等)与环境物理条件关系有利生存(《建筑的隐喻》)。成都前靠邛崃山脉,而邛崃山脉一线的鹤鸣山至青城山,又是道家的发祥并且壮大的地方,面临平缓温顺的岷江,负阴抱阳,得风水之绝佳穴位。而张仪所谓循龟迹而造就成都,表面上好像是个神话,其实也就是循自然的神秘指引而已,而像龟这种灵性动物自然而寻得风水佳位。而张仪所筑之秦城,正好处在今省展览馆到新华大道江汉路,西到西大街南到今顺城街一代,而这一代是成都当时较高的地段,便于防御洪水对城市的侵袭,后来的隋城、罗城、清城都是在此基础上向外扩建而成的。特别是公元875年西川节度史高骈大规模修建成都罗城时,将经过城南的郫江经人工改道绕过城北、城东后至合江亭与流江汇合,形成如今府河、南河二江抱城的格局——正如李白所说:“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便于成都防洪、漂木、航运、用水,使成都城址的建设上的风水意义更趋精绝,成为真正的风水宝地。
??从先民遗留下的物什里侦知,成都最早的建筑可追溯至干栏式建筑,这是一种为防洪水及野兽袭击,便于在沼泽甚多的古成都少染风温病而特意造就的实用性建筑;由于成都气候温和湿润,因而建房时必必须考虑良好的通风,故注重自由开敞的布局,四合院民居除以院作为通风采光口外,常在屋后留有一米左右宽度的抽风天井。再者,轻巧的建筑造型用穿逗木结构和朴素淡雅的建筑色彩,以及精巧的如屋脊、翼角、风火墙顶的重点装饰,不同于那些以宏大著称、色泽艳丽的建筑风格。不特如此,成都的建筑风格,与北京、西安等古都强调整齐划一的棋盘式道路系统、城市中轴的对称布局不大相同,注重朴素、轻巧、崇尚自然等世俗化特点,成都的道路走向及城建布局完全大多顺乎府南二河之走势,从秦城、隋城、罗城、清城等莫不如此。
??南北朝王征著《宅经》(又名《黄帝宅经》)里说:“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得山水之利的成都,如果能够使居者有其屋,必然会“人宅相扶,感通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