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姓名大全 > 姓氏名人 >

历史上姓倪的名人有哪些?

2021-06-25 01:16:28   灵睿居士

倪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一百一十六位姓氏,在长江流域地区比较有影响。当今倪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11%,总人口大约有140余万。

历史上姓倪的名人有哪些?

倪说:即郳说,战国时期宋国人,一说宋国大夫,著名哲学家,游学稷下,以善辩著称,较早提出“白马非马”的问题。

倪萌:字子明,汉代临淄(今山东省淄博)人。仁孝敦笃,遇荒年,民相食,与兄出城采蔬,被捉,欲食兄。萌言兄瘦,不如萌肥健,愿代之。感其义不杀。

倪宽:西汉武帝时威海(今山东省)人,自幼勤奋好学,但因家境贫寒,无力供读,靠给学生做饭和为人佣工维持耕读生活。每下地劳动,总将《五经》挂于锄钩,休息即读。“带经而读”的故事广为流传。倪宽关心百姓疾苦,主张缓收租税,减轻农民负担。时逢武帝对外用兵征收钱粮。倪宽所辖京师,租收拖欠甚多,倪宽应有免职之罪。百姓听说后,恐倪宽免官,互相传告,争交粮租,不几天就交齐了。武帝深为惊奇。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倪宽奉诏与司马迁等共定《太初历》,纠正了当时所行历法的错误,为发展中国历法做出了贡献。倪宽不仅精通经学,而且善文辞。倪宽曾做过9年御史大夫,于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病逝,归葬原籍。著有《倪宽》九篇、《倪宽赋》两篇、《封禅颂》等。

倪思:湖州归安(今浙江省吴兴)人,宋代学者、官吏。乾道二年进士,中博学宏词科。累迁秘书郎,除著作郎兼翰林权直。历任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以直谏著称。其博学多才,著有《经锄堂杂志》、《齐山甲乙稿》、《兼山集》等。

倪闪:字奏天,宋代沙县的人,聪慧好学,喜好施舍。每逢外出,总随身带着钱财,遇见贫穷的人,就将钱放在他家里,不管人家知道不知道,倪闪被地方举荐,但多次考试都未考中,于是有人讥笑他说:“先生每天周济穷人,为什么却多次落榜呢?莫非老天爷不长眼吗?”倪闪更加奋发布施,绝无悔心。有一年闹饥荒,路旁饿死的人一个紧挨一个,倪闪设了个粥棚周济灾民,救活了上万人。第二年,倪闪又去赴试,乡里人很多都梦见倪家门外锦旗高竖,上写着“施粥阴功”四个大字。当年,倪闪果然中了状元,后来官做到尚书。

倪涛:字巨济,宋代永嘉人。其父徙居广徳军。大观三年(己丑)进士,官历左司员外郎,贬监朝城县酒税。著有《玉溪集》。

倪朴:字文卿,宋代浦江(今属浙江省)人,居石陵村,因号石陵。尝应进士举,绍兴末,草万言书陈征讨大计,复考山川险阻,成《舆地会元志》四十卷,又著《鉴辙录》五卷,指陈御侮用策之失。淳熙中,为人所构,徙家筠州。以赦归,寒窭终身。业古文三十年,有杂著六十篇,今仅存《倪石陵书》一卷。事迹见明宋濂《倪石陵传》。

倪瓒:字元镇(1301-1374),号云林,江苏省无锡人,元末著名画家。擅长山水,多以水墨为之,风格简淡幽雅,多写平远山林、枯木竹石,画面上有很长的题跋,主张写胸中逸气,不求形似。其画简中寓繁,似嫩实苍,于水墨山水画有新的发展。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元末四大家”。亦善诗文,作有《清闷阁集》。

倪灿: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书法家、诗人。才学淹雅,博学鸿词,参与修纂《明史》,所撰《艺术志序》,穷流溯源,人称杰作。书法诗格,秀绝一时,有《雁园集》。

倪若水:字子示,藁城(今属河北省)人,唐代名臣。进士出身,开元初官至中书舍人、尚书右丞。后调其出京,任汴州刺史。出任汴州刺史时,修孔庙,倡教育,兴办州学、县学政尚清静,风化大行,州百姓称颂不已。唐玄宗派人捕珍禽异兽于南方,倪若水上奏章谏止。玄宗看过奏章,亲自写诏肯定若水的意见,遂停止捕鸟,尽放所捕珍禽。并赐物40段,嘉奖他直言劝谏的精神,召其入朝,提升为户部侍郎。开元七年,复授官尚书右丞。是年,卒子位。

倪文一:福安(今属福建省)人,南宋代官吏。咸淳年间进士,官安仁县尉,清流知县。元兵南下,归隐,元世祖征召不赴。

倪文俊:沔阳(今属湖北省)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号蛮子,从徐寿辉起义,任元帅,曾屡克元军,1356年,迎徐寿辉于汉阳,重建天完政权,自任丞相。后谋杀徐寿辉未果,遂奔黄州,被其部将陈友谅所杀。

倪元璐:浙江上虞人,明末官吏、学者。万历进士,累官至户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诗文为世所重,书画俱工,落墨超逸,善行草书,工画山水竹石。李自成破北京时,自缢而死。有《倪文贞集》。

倪稻孙: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书画家、词家。少工填词,游吴公之门,名播吴越。性嗜金石,精篆隶。善画兰,笔疏墨淡,饶有逸情。

倪映典:字炳章。安徽合肥人。岳王会会员。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安徽任炮兵管带,与熊成基计划在安庆运动新军起义。事被清吏侦知,后南下广州,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宣统元年(1909年)同盟会南方支部成立,任运动新军总主任。宣统二年率新军在广州起义,壮烈牺牲。年仅25岁。

倪嗣冲:安徽省阜阳人,北洋军阀皖系首领。早年投淮军,后附袁世凯,二次革命时,奉袁之命攻占安庆,任安徽都督。袁死后,附段祺瑞。1920年直皖战争,皖系战败,被解职。

倪志亮:北京人,中共高级将领。黄埔军校毕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兼红军大学校长、八路军129师参谋长、西满军区副司令员等职。解放后,任驻朝大使、解放军监察部副部长等职。并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1965年逝世。

姓倪的女明星:

倪萍、倪妮、倪虹洁、倪淑君、倪慕斯、倪景阳、倪晨曦、倪雪华、倪以临、倪睿思等等。

姓倪的男明星:

倪匡、倪大红、倪安东、倪震、倪玉铮、倪敏然、倪齐民等等。

倪姓的起源和演变

倪姓出自曹姓。相传黄帝之孙为高阳氏颛顼帝,其后裔吴回为尧舜时代的祝融氏,祝融氏之子陆终,陆终有六个儿子,即六个大氏族,其中一支以枣为氏族图腾的称 为曹部落,曹姓。曹姓的一支以蜘蛛为氏族图腾,称为邾氏族,活动在河南淮阳地区。西周初,周武王封曹姓后裔邾武公于邾,并向东移到今山东邹县东南,是为邾 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春秋初期,邾武公封其次子肥于郳,郳为在今山东滕县东的一小城,为邾国的附庸,也称小邾。公元前473年楚国灭了邾和小邾,遂有邾 氏、郳氏。为了避仇人的迫害,郳改姓倪。曹姓倪氏的历史有1400多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倪姓氏族中几乎没有发生过其他民族血液大批流入的事件。倪姓基因流入到其他民族中时有发生,这主要发生在明、清时期,重要的是融入到东北的满洲八旗中,以及西南的土家族、苗族之中。

历史上倪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倪姓氏族势单力薄,发展十分缓慢,主要活动于山东地区,战国后期,向南迁移到江苏和浙江地区。秦、汉以后,倪氏沿长江向西扩散,但主力仍在东 部,并且在山东高青地区形成了著名的倪姓千乘望族。晋朝以后,倪姓因北方的战乱,大批南迂,唐、宋时期在江浙地区形成了聚集中心。一直到今天,江浙地区仍 是全国倪姓重心。

宋朝时期,倪姓约有近7万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9%,排在宋朝时的第一百三十位以后。浙江为倪姓的第一大省,居住了倪姓总人口的41%。倪姓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两省,其次分布于福建、湖北、广东、河南等省,形成以浙皖鄂、闽粤为中心的两大块倪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倪姓大约有16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8%,一跃上升为明朝第九十八位姓氏。浙江仍是倪姓第一大省,约占倪姓总人口的42%。浙江、江 苏、福建是倪姓的主要聚居地,三省倪姓查约占倪姓总人口的近74%。其次分布于安徽、河北、江西、湖北、山东、湖南等省。这一时期倪姓主要沿长江向西、向 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以江浙为中心,向四周散播状分布的倪姓聚集区。

当代倪姓的分布和图腾

当代倪姓的人口已达到140多万,排在全国第一百一十六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1%。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大约占倪姓总 人口的49%。其次分布于上海、湖北、广东、四川四省,大约又占倪姓总人口的21%。江苏居住了倪姓总人口的27%,为倪姓第一大省。目前全国已形成东起 江浙,沿长江达四川的倪姓人口聚集区。

倪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在苏沪皖、浙闽、山东东部、河南东南、鄂赣大部、湖南北部、广东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大部、重庆西南、云南北部、辽宁大部、吉林、黑 龙江西部、内蒙古东北,倪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4%以上,最高可达0.6%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4.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 71.5%的倪姓人群。在台琼、广东中部、广西西部、江西南部、湘渝大部、川贵东部、云南大部、青海东部、甘肃大部、宁夏、陕西东南和西南角、河南中部、 山东西部、河北大部、京津、辽宁西部、黑龙江东部、内蒙古东部、新疆西北,倪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07%—0.14%之间,其覆盖面积大约占了国 土总面积的30%,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2%的倪姓人群。